close

5. Birmingham

由 Stratford 搭巴士 X20,85 分鐘可達;或是搭火車 55 分鐘可達。

伯明罕與曼徹斯特,對我們從小出國機會不多課外書也不多的普通家庭 6 年級生來講,可能是除了倫敦之外對英國僅有的兩個地理印象,因為地理課本就只講了「十八世紀在英國,以伯明罕與曼徹斯特為中心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兩個地名還要考填空題,因此記得清楚得不得了。

住在華威大學、Stratford 或是其他 Warwickshire 的小鎮們,如果週末要出門 shopping,首選當然不是去 Coventry 1950s 的「現代」購物街,而是要去 Birmingham 2010s 的「當代」購物街 Bullring

觀光客到伯明罕最喜歡拍照的地標:大鬥牛,其典故是在 Bullring 古代的榖物市場旁邊談完生意順便看鬥牛賭博這個歷史上的常民娛樂活動。平日上班時間人滿為患,虧我在 2011 大暴動完翌日才有個清淨無人的早上去(前一日的網路消息是暴民把牛頭砍掉了,還有假照片為證)才拍到一張清爽的。

伯明罕市中心最醒目的教堂,居然不是 Birmingham Cathedral,而是號稱 Cathedral of Bull Ring 的聖馬丁教堂。與一般教堂總是挑至高點來建造的邏輯完全相反,這個聖馬丁教堂居然在小丘腳下,而小丘上留給 Bullring 購物街區。

中世紀一直到 18 世紀伯明罕都一直是個聚落零散的市集小鎮,直到 18 世紀工業化都市化後才變成個重要城市。因此中世紀的木構架老房子景觀當然要去市郊看,譬如舉辦很多花園景觀與歷史活動給小朋友的 15 世紀老拉丁語學校St. Nicolas Place@Kings Norton,或是 14 世紀的客棧兼社區酒吧 The Old Crown@Deritend

當伯明罕只是個千人以下的小鎮時,就有了鐵匠與金匠工作坊聚集。18 世伯明罕成為工業革命的中心時,多多少少是基於過去的工匠傳統,因為這些工作坊早在蒸汽機被瓦特改良工業化前,就已經在當地自己有設計-製造-組裝-檢驗-行銷的產業鏈了,更具有手工業創新能力,動力機械的進入只是水到渠成地推了一把而已。因此伯明罕最重要的歷史景點絕非中世紀漂亮木構架小屋,而是 1746 年為整合當地設計製造能量而成立的 Jewelry Quarter 特區。

Jewelry Quarter 搭著 18-19 世紀工業革命與 20-21 世紀創意產業蓬勃發展至今,是歐洲最大的珠寶完成品供應地,還有全球最大的珠寶鑑定機構。除了參觀博物館 Museum of Jewelry Quarter 外,當然逛一間間珠寶工廠的店面甚至少部分的工作坊是更有趣的經驗,只是要小心荷包就是了。

當北方的工業古城 Manchester 以世界第一個火車站、第一間鐵道倉庫與第一條工業用運河為傲時,中英格蘭的 Birmingham 引以為傲的風景是人 - 改良蒸汽機的瓦特 James Watt。瓦特是個天才愛做實驗但孤僻不善交際的 18 世紀蘇格蘭科男,在一次創業失敗後由伯明罕的伯樂企業家 Matthew Boullton 解圍並簽約,當了瓦特的金主兼合夥人,並且一直支持他把蒸汽機的專利權拿到手,才讓世世代代的全球大眾把「蒸汽機」、「工業革命」與「瓦特」給牢牢地連在一起。要推動工業,就要有宅男科學家搭配帥氣企業家的最佳拍檔!

關於 Watt & Boulton 兩位好搭檔的歷史地景,今日多半只剩藍色解說牌了,而僅存最具體好玩的地方是 Boulton 的工廠 Sarehole Mill,而這個臨河的小山坡過了兩百年後也成為托爾金的寫魔戒時創造「哈比屯」的靈感來源(可是看過插畫與電影,會覺得哈比屯美一百倍呀)。

還可以去 Boulton 住宅 Soho House,不過除非對這些工業家歷史很有興趣,不然還不如去看科學工業博物館比較有趣 - 不過這就是 Birmingham 狂輸給 Manchester 的地方了,當曼城的科工館 MOSI 每年接待八十幾萬遊客時,伯明罕早在千禧年前就把自己的科工館拆了... 

關於瓦特的景點,只剩下個其故居現址掛著的藍牌,還有在 Broad Street 上的三大工業家雕像:除了 Watt & Boulton 外,還有個他們公司的小弟後來晉升為合夥人的發明家 William Murdoch,一起打開藍圖擘畫伯明罕的美好工業前景。

樂觀的工業革命時代裡,伯明罕也許是個美麗前衛的機械城市,不過工業污染荼毒個兩百多年後今天市中心裡幾乎沒有什麼美景了,只有一個漂亮的水岸商辦與徒步購物空間 Brindleyplace,是吃飯散步逛街遊船的好去處。這是 18 世紀中期工業革命開始時,因應瞬間劇增的物流需求而在 1760s 英國各地不停趕工逐步建起來的全英運河網絡之一部分。可惜這個全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交通工程才沒營運幾十年,很快就被更新的火車取代,於是今日英格蘭運河幾乎只剩下小規模運輸、觀光休閒、或是平底船上的小住宅風景了。(關於英國運河歷史在 London Canal Museum 有最完整而趣味的展示,去 St Pancras 搭車前可以順便逛一下)

然後就開始了國力興盛揚威全球的 19 世紀維多利亞時代,但在國內這些引擎城市中可是個離鄉背井磨頂放踵的悲慘工業時代。在現代的健康都市更新與建築管制後,19 世紀仍然留到今日的可憐工人住宅只剩 Birmingham Back to Backs 小社區,可以參加導覽親身體會工人住得有多狹小擁擠(不過以今天的人口密度看還真不狹小擁擠,若真要體驗擁擠,還不如去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等大城找些非法勞工請他們帶你回家),或是可以訂民宿 52 Inge Street 住一晚體驗一下,當然絕不會讓住客太不舒服啦。

而要完整的工業村景觀,則有伯明罕的特色主題旅遊方式:露天博物館 Black Country Living Museum,就像在漢普頓宮有人演亨利八世在倫敦塔有人演安柏林一樣,這個工業村大家直接打扮成維多利亞時代勞工家庭們,大街上每天還有不同的主題表演。儘管在以法國義大利主導的傳統的文化遺產界裡面對這種古蹟呈現方式嗤之以鼻,但它是英國創始的好玩特色,而且真的讓大人小孩都很樂,對歷史的印象也比單純的解說牌導覽機有效太多。

當然,只有工業與傳統工匠還不成真正成熟的「工藝」,於是 19 世紀初伯明罕迅即成立了藝術學校以形成藝術+工業=新工藝的文化產業,在短短幾十年間無中生有而能跟南邊的老牌文化中心倫敦分庭抗禮。這間學校就是在市中心 Margaret Street 上的 Birmingham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今日已被併入新大學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中,為這間新大學提供了最老的紅磚歷史建物以和老牌紅磚大學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一較高下。

這個藝術學校的早期最著名校友,就是從伯明罕出身大膽對抗倫敦主流學院美術的拉斐爾前派畫家 Edward Burne-Jones (可參考電影 An Education《名媛教育》)。事實上除了 Burne-Jones 以外,伯明罕出身的年輕人在牛津甚至有個牛大伯友會在牛津藝文界呼風喚雨,一方面由 Burne-Jones 為首將拉斐爾前派集大成,另一方面也開啟了另一個重要的美術工藝運動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隨便看兩幅 Burne-Jones 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些拉斐爾前派的特色:人的外表略帶憂鬱而隱隱透著一點黑光,可是拉長的身形卻又讓角色輕盈起來,而且很愛畫浪漫又有悲劇性格的中世紀騎士公主故事,或是日耳曼森林裡的神祕童話,甚至連東方三王見耶穌都可以畫得像中世紀騎士看寶寶。拉斐爾前派對帥哥美女的憂鬱與靦腆描繪更於日後激起了唯美主義,這種描繪充滿重重心事的美人的畫風是今日倫敦巴黎眾多大藝廊一展再展的主題。

全世界收拉斐爾前派收藏最多的就是 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如果只來伯明罕半天連 Jewelry Quarter 都沒空去的話,那這間恐怕就是唯一的必遊景點了,反正和英國大部分公立美術館一樣免費 。它分為兩部分:維多利亞式、充滿多彩雕花鐵件並有亮麗天光的 Art Gallery 和後來擴充到古典市議會建築的 Museum。

Burne-Jones 除了是畫家以外,還與牛津同學一起兼做傳統手工藝復興,其中做最大的就是以拉斐爾前派風格製作彩繪玻璃,在伯明罕的 St Philip's Cathedral 留有四面拉斐爾前派彩窗,其他案子則往南做到了倫敦牛津劍橋布萊頓。

Burne-Jones 代表拉斐爾前派的老前輩們堂皇入侵南英格蘭,不過倫敦的敵對陣營也悄悄進入了伯明罕今日的博物館景觀。這個大對手就是倫敦 Piccadilly 大道上的 Royal Academy,由 Joshua Reynolds (就是 Royal Academy 中庭那個雕像) 與一群遵循古典格律的學院派畫家創辦,其中一個創辦人 Thomas Gainsborough 的繪畫今日大宗地收藏在伯明罕的 Art-Deco 風格藝廊 Barber Institute of Fine Arts 裡面。不過儘管 Royal Academy 與叛逆的拉斐爾前派一度水火不容,今日的 Royal Academy 還是經常換湯不換藥地三天兩頭展拉斐爾前派... 誰叫他們畫起美女比較吸睛呢?

隨便看一幅 Gainsborough 的景觀畫,看得出來安全的色調與明暗對比運用、寫實的取材與構圖,一切承接著格律嚴謹的古典畫風,甚至連浪漫主義的一點波瀾都少了,相比之下才看得出拉斐爾前派有多麼不乖。

而 Burne-Jones 在牛津的伯明罕同鄉好同學們中,與他密切合作一輩子也最自成一格的是美術工藝運動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的領導人 William Morris,往往由 Burne-Jones 動手畫,Morris 則畫一畫就畫不下去了,而更有興趣提筆寫評論詮釋。由於 Morris 在建築與都市計畫、奇幻文學、織品與平面設計、以及文物保存等領域的歷史上都非常重要,因此名氣反而比 Burne-Jones 還大!(誰叫繪畫史上能人與門派如此多呢?一般逛美術館的遊客連拉斐爾前派都不見得注意到... 不過這才是英國在繪畫史上有別於歐陸的獨特產物呀)

William Morris 的專業生涯起飛從成立了設計公司 Morris & Co. 開始,除了和 Burne-Jones 合作推出拉斐爾前派織錦畫外,業務從平面設計印刷包裝到金工壁紙地毯等無所不包,更以工業技術復興了紡織設計與教堂彩窗的手工藝。今日這些設計收藏主要在倫敦的 V&A Museum(很多女士喜歡在 V&A 買的絲巾都是 Morris & Co. 設計),而在倫敦 Liberty 百貨仍然能買到歷年經典款與新款設計。

Morris 對於一間住家該怎麼樣裝飾、甚至該怎麼結合手工藝裝飾與工業化建築設計的概念,都實踐在倫敦郊區的紅屋 Red House 裡。那在伯明罕有什麼可看呢?也是有一間 Winterbourne House and Garden 開放參觀,可以看 20 世紀初當巴黎維也納布魯塞爾格拉斯哥都在流行新藝術 Art Nouveau 時,中英格蘭的美術工藝運動對裝飾與設計的做法有何獨到特色。另外前述的 Birmingham School of Art 後來在 Morris 晚年時,隨著新人的崛起也成為全球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的領導中心。

身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帝國第三都與最大工業城市,伯明罕市中心當然也要有個維多利亞女王雕像,搭配著維多利亞廣場上的河流噴泉雕像,這是微涼的英國夏日睡個午覺或讀本小書的好去處。

伯明罕畢竟是個要美術有美術、要設計有設計、要工業則在英國首屈一指的大城,儘管觀光點分散也沒有什麼如畫美景,市中心至少逛起來很舒服選擇也很多,要古典的有華麗維多利亞式的 Great Western Arcade 與工業主題天花板壁畫的 Piccadilly Arcade 等許多條拱廊街,要前衛的則有充滿珍珠亮片的大貝殼 Selfridges

如果只來伯明罕一日遊,也許不一定要花時間到處搭公車甚至火車跑郊區景點,也不一定要背負著這麼多工業歷史知識滿載而歸,光是週六來逛逛街,聞一聞有別於倫敦的中英格蘭都會時尚氣息,也是個很值得的經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smalllamb 的頭像
mysmalllamb

黑小羊的歐洲古城見學

mysmallla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