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今天跨年夜,同一棟公寓裡要各自去不同地方跨年的遊客們,早餐時已經預先互道新年快樂了,這會是個歡樂的晚上,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充滿新希望。文化苦旅真正苦澀的一面,還是趕在新年前看完吧,在這布拉格之旅的倒數第二天,終於要來看 12-19 世紀布拉格黑暗的邊緣歷史:城中之城猶太區。猶太區 / Jewish Quarter / Josefstadt / Josefov早在第 10 世紀就有猶太人從東西兩邊來布拉格聚居了,不過猶太人到歐洲任何地方都不受信仰羅馬天主教的歐洲人歡迎,因此一直遭到歧視與挑釁,直到 11 世紀末的大迫害中,最終把所有猶太人全部趕進圍牆圍起來的猶太牢城裡。這就是今日猶太區的起源,猶太牢城在歐洲各國各城都非常流行,譬如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就描述了很多;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納粹佔領歐洲各國時,在執行大屠殺前仍然廣泛採取此一圍牆政策隔離猶太人。 Old New Synagogue, 1270- & Jewish Town Hall, 1586-猶太牢城內土地有限、人口密集、自由受限,因此建築擁擠密不通風,生活環境非常差而成為「猶太貧民窟」Jewish Ghetto。不過猶太人畢竟還是堅守信仰在這貧民窟裡刻苦存活了下來,終於等到 1262 獲頒猶太區自治權。16 世紀末這個猶太區的自治市長 Mordechai Maisel 成為富商,更高陞財政部長,投資了大筆資源重整猶太區建築環境。今日仍可參觀的 Maisel Synagogue 就是他出資興建的猶太教堂之一,因此以他命名。 Pinkas Synagogue, 1535-
Maisel Synagogue, 1592-1781 年皇帝 Josef II 頒佈宗教包容法令,隨後 1783 猶太人終於被容許在猶太區外居住了,於是大舉搬出,只有窮的猶太人和基本教義派猶太人還留在這裡。1850 猶太區重新命名 Josefov/Josefstadt 以紀念皇帝頒佈此一法令。在 19 世紀這個民族主義興盛的年代,布拉格的捷克人與外來德語菁英摩擦越來愈大,也都各自要鞏固自己的民族認同。夾在中間的猶太人往往被逼著要選邊站,因此有的人變成捷克文母語,有的人變成德文母語,譬如卡夫卡就是。 Klaus Synagogue, 1694-1893-1913 由於布拉格要仿效巴黎建設現代城市,大舉拆除擁擠窳陋的猶太區,只留下了六間猶太教堂、老猶太墓園、老猶太市政廳。卡夫卡就是先在窳陋的猶太區出生,不久後家裡有能力搬了出去,他的兒時地景卻被殘酷地剷除了,多少也塑造了他失根飄泊的寫作狀態。 Spanish Synagogue, 1853-1938-1945 納粹將捷克斯洛伐克吞併為保護國時,大可一舉把這剩下幾個猶太地標給剷除殆盡,不過納粹還有更無恥的計畫:準備在消滅所有猶太人後,把布拉格這塊猶太區當成具有異國風情的猶太主題公園,展出從全歐猶太人手上徵收來的各種文化收藏品。因此布拉格猶太區剩下幾個地標就這樣留存了下來。 Jewish Ceremonial Hall, 1912-儘管在猶太區眾多景點參觀時,對管理景點的猶太人們看起來相當小氣而且擺明了很想多賺我們更多錢的盛氣凌人態度相當不爽,也可以想像歐洲人幾百年來可能對猶太商人各種為了營利不擇手段的嘴臉有類似的憤懣,但怎麼能想像這樣日常的、針對個人的小憤懣能夠變成集體的迫害呢? 進入布拉格猶太墓園,真的嚇到我們了,簡直就是個亂葬崗!這是歐洲現存最老的猶太墓園,最早可見的墓碑可上溯到 15 世紀末,表面上可以算出來的墓碑有大約 12,000 個,而地下覆蓋掉的甚至有人推估有超過 100,000 個!由於被關在猶太區的猶太人土地有限墓地也有限,而猶太教的傳統裡無論如何不准移動已下葬的墓地,因此墓地葬滿了後,新的屍骨就一層一層疊葬上去。看到如此環境狹小刻苦到幾近瘋狂的猶太墓園,不難想見 1893 都市更新前的猶太貧民區生活狀況有多悲慘。 Old Jewish Cemetery, 1439-猶太人也真是刻苦堅強,能堅守傳統在歐洲各地的敵意下存活這麼久,還好今天終於到了四海一家的 21 世紀,猶太人也堂而皇之地站上各領域的世界舞台引領潮流,一方面值得我們為他們送上祝福,但也希望過去受壓迫的苦難民族,不要變成未來的壓迫者。 不管再多歷史滄桑的感嘆,都讓它們留在 2009 年吧。猶太區儘管景點充滿沈重的故事,這裡的街道今日可是相當寬敞宜人的,也不像舊城區那麼多觀光客。路旁隨處有窗明几淨的糕餅咖啡廳 Cafe-Konditorei。在布拉格旅遊這麼多天,大白天可以不吃午餐、可以不把握時間走訪最多景點,卻一定要進一家咖啡廳消化消化今天的見聞,趁著靈感泉湧時寫在明信片上。 今天畢竟是跨年夜嘛,還是來吃一頓慶祝一下好了,循著 DK 推薦的三顆星,找上了這家 Restaurace U Sádlů 吃個遲到的午餐,是本次旅程最道地的、最像觀光客的一頓標準捷克特色餐。今天也初嚐了看似熟悉其實很新鮮的捷克啤酒 Budvar,以前總以為這是美國的 Budweiser 百威啤酒,但其實是波西米亞南方大城 České Budějovice 的道地捷克產品! 捷克愛樂廳 / Rudolfinum捷克愛樂廳 Rudolfinum,算是捷克的國家音樂廳,與捷克的民族主義建築大作國家劇院同樣位於伏塔瓦河畔,分別鎮守舊城區南北兩端橋頭,同樣由新古典時代的兩大捷克建築師徒 Josef Zítek 和 Josef Schulz 共同完成。國家劇院完工後由史麥塔納的創世神話歌劇 Libussa 開幕,而 Rudolfinum 完工後則請到德弗乍克親自指揮開幕音樂會,也從此將這間音樂廳命名為「德弗乍克廳」Dvořák Hall。 看來這捷克愛樂廳也是個民族主義建築大作,裡面一定也匯聚了布拉格藝文界一時俊彥參與設計,甚至說不定還曾經和南邊的「國家劇院世代」藝術家們隔空較勁呢?如果我們有參加捷克愛樂廳的導覽行程,說不定可以對這故事背景有更深的認識。不過沒關係,本來看一個表演場館就有兩種看法,可以參加導覽深入各種一般觀眾到不了的漂亮廳堂、聆聽導覽員分享各種藝術作品與背景知識,也可以完全拋開這些知識,就當個觀眾買張票進來聽音樂會或看演出,用五官體驗正宗音樂廳與劇院生活。 捷克愛樂廳的音樂會生活,和我們習慣的柏林愛樂廳與萊比錫布商大廈似乎有點不同。當我們兩個穿著簡便的西裝外套配休閒服與休閒鞋時,這裡許多觀眾都刻意穿著一日的華服來,甚至外國觀光客還穿該國民族服飾,譬如在陽台迴廊上就看到一團和服日本阿姨。好吧,也許今天是新年音樂會所以要搞得這麼正式吧?可惜他們穿著華服的舉止又不太正式,頗有當一日爆發貴族的感覺,這和柏林愛樂廳裡面各類藝文雅痞創意隨性穿著,或是萊比錫布商大廈裡一般低調市民簡潔優雅穿著渾身就直接散發的文化氣質,真的不太一樣。 Rudolfinum 的新年音樂會,這個一年一度的盛事,當然是由鼎鼎大名的東道主 - 捷克愛樂出馬,就像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非維也納愛樂莫屬。今天沒有什麼高深的曲目,都是很大眾化耳熟能詳的,也有很多捷克傳統曲目譬如德弗乍克的《捷克組曲》和《斯拉夫舞曲》,可惜最有捷克感覺的《我的祖國》畢竟稍微沈重了些,沒有排進演出曲目中,但是最後有安可一首《莫爾島河》!這是當然囉,整套組曲裡面就只有《莫爾島河》是一路迎向高潮最後飄逸結束的。布拉格,新年快樂!新年音樂會令人愉悅地結束了,但是距離跨年還有兩個小時,該做什麼呢?隨便找了間街角咖啡廳喝一杯分享了心得,只見咖啡廳地上已經有各種彩砲的紙屑痕跡,看來這個晚上雖然還沒跨年,布拉格已經在各處酒吧咖啡廳開始狂歡了。待會兒,我們該去舊城廣場還是伏塔瓦河畔看煙火呢? 先順利到了舊城廣場,還沒什麼人,突然間覺得在這裡看煙火似乎不太夠氣氛,還是去伏塔瓦河邊找個好地方吧。唉,這種人擠人的夜晚就是不能猶豫呀,不小心多轉了半個小時,人潮莫名其妙地突然一湧而出,想擠回舊城廣場也擠不回去了,就姑且一路往查理大橋擠;查理大橋也擠不進,那只好再往下一座國家劇院旁的橋了。以後跨年要記得,找好定點就耐心地佔在那邊一直等到放煙火為止,不要三心兩意! 很多操捷克語的青少年都出籠了,比比利時跨年一夥人拿一瓶酒和幾個塑膠紙杯、德國跨年一夥人各拿一瓶啤酒還要誇張,這邊的人是一夥青少年每人手上一瓶白酒或烈酒!許多青少年酒性一起整個 high 了起來,隔街互相叫囂問好。在歐洲也跨過幾次年的我們,就屬這次覺得最是混亂刺激,空氣中有令人想跳起來大喊的蠢蠢欲動,但也令已過了玩樂少年階段的我們覺得有一點點不安。 還好,最終站上了橋頭,看見了城堡山、查理大橋、以及背後的第一炮煙火。四周的大家誰也不認識誰,語言也不通,雞同鴨講地就互相勾肩搭背握手擁抱... 各種能互相祝福的肢體語言全派上用場了! 突然覺得,我們就在這個舊城最外圍的橋上遠遠看煙火,其實相當愜意,真正瘋狂的少年都往舊城裡鑽去了,這裡多的是三十歲以上的情侶、爸媽帶寶寶、或是老夫老妻,大家一起兩兩成對互相依偎,看著天空的煙火照在彼此的臉上。親愛的布拉格和你我,新年快樂!
mysmallla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