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rn & Fribourg,兩個瑞士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市,一個在德語區前線一個在法語區邊緣,一個是瑞士新教中心一個是羅馬天主教中心… 果然是一山不容二虎。儘管都由同一個 Zähringen 家族創立,這兩個瑞士歷史名城總是處處針鋒相對,不但在 14 世紀初瑞士建國時是帝國與聯邦交戰的前線,更是 16 世紀宗教改革席捲歐洲時的宗教大戰前線。
Bern 在 14 世紀決定性的一戰擊敗 Fribourg 保住琉森的一眾森林邦後,揚眉吐氣成為古代瑞士聯邦領頭大哥,今日更是現代瑞士聯邦首都,不只是行政中心更是觀光重地還獲 UNESCO 登錄世界文化遺產;Fribourg 相較之下雖然一直屈居 Bern 之下,在國際觀光地圖上也幾乎不存在,但自 20 世紀以來 Fribourg 漸漸鞏固了其越來越穩的法語區新認同,也繼續在整個新教瑞士的包圍中將天主教發揚光大,儘管人口不多卻是工作機會超多的通勤城市。Fribourg,正在走出自己一支獨秀的新道路。
這兩個歷史上當了很久的死對頭,今日卻互稱姊妹的 Bern & Fribourg,就是瑞士最壯觀的兩個河套堡壘雙城記,分別坐落在 Sarine & Aare 兩條深邃河谷的河套上三面迎敵、固若金湯。也因此,兩個最完整中世紀城市各自保有最豐富的防禦碉堡、以及瑞士最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一般東亞觀光客來到瑞士,不外是搭火車橫貫瑞士美景、搭纜車遍賞三大名峰、搭船漫遊蕾夢湖遠眺白朗峰、或是在阿爾卑斯山谷間健行。逛中世紀古城,彷彿是僅屬於德法西義與東歐的旅遊重點,不過大家往往都忽略了:當這許多國家的中世紀城市經過多次機械化戰爭摧毀又努力點滴重建的同時,瑞士古城卻在兩百年來毫無戰火!當德法費盡財力物力努力重建城市還往往修得有點假,這兩個瑞士古城只是年復一年地日常整修而已,比起一眾德法世界遺產古城完整又原汁原味太多了。
Bern 伯恩,井然有序的瑞士半島首都
來到伯恩,走出新銳的玻璃盒子火車站,我的第一站總不是往市中心裡面跑,而是越過國會大廈廣場往對岸跑。在中西歐城市所謂「往對岸跑」往往只是走到河畔過個小橋,但在伯恩可是越過一個嚇人的深谷!
沿著 Aare 河對岸一路散步,才知道伯恩之艱險:不但緊密地蓋在這峭壁上的狹小半島上,而且建築物就這樣緊緊貼著峭壁繼續向上延伸,把整個城市圍成固若金湯爬也爬不上來的碉堡。
在德國遊萊茵河時有一個景點 Boppard,大家都去那裡看出名的「萊茵河大轉彎」,不過對我來說,看純自然地景大轉彎,還不如看伯恩這個錯落有致的文化地景小轉彎。想像我若是 14 世紀時從 Fribourg 大舉來犯的敵人,儘管整個伯恩一目了然盡收眼底,但每一面都是湍急河流與陡峭深谷,看得到卻吃不到,還真是束手無策呀。
因此我在伯恩最愛的景點就是對岸山上的「玫瑰園」Rosengarten,來這裡除了賞花曬太陽吃午餐外,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從正前方遠眺伯恩河谷天際線。重重包圍的碉堡城市伯恩,從這個對岸的制高點俯瞰,才終於得以一窺其城市織理:清清楚楚的三條大道將長方形城市分成四排,兩排臨河防禦兩排在內陸發展產業與生活。可惜主宰城市天際線的教堂尖塔這年正在整修,不然這天際線就完美了!
河流,對所有中世紀城市來說總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它是城市用水、水利與過路稅收的來源,另一方面它也是整個城市防禦時最煩惱的罩門:就算有再多城牆,只要敵人順流而下就進城了。因此中世紀城市總是煩惱城牆要不要把河流包含進來,或是要不要多設個一兩層關卡。在伯恩的做法,則是用城牆把河流拒於門外以防不測,不過在河套端點的城牆外小橋 Untertorbrücke 旁,還是留了一塊河濱小聚落,平時在此利用水利資源,戰火打響時很快就可以把人員財物全撤回城裡。而橋下還有另一個小公園,就是今日觀光客來伯恩最愛看的熊苑 Bärengraben。熊熊就是伯恩的市徽與吉祥物,從 16 世紀開始伯恩人就動用市府資源養熊了。
走上伯恩市中心,井然有序三條大道,最中間一條當然最熱鬧,是人聲鼎沸的商業大街 Kramgasse。街旁兩排騎樓街屋也有非常獨特的建築形式而被列為世界遺產,從街面有半截樓梯通往半地下室的工作/儲藏/防禦空間、另有半截樓梯往上走向騎樓。騎樓比我在其他國家見到的稍寬一些也稍矮一些,形成一個接近正方形的通道截面,比起狹長的騎樓更加親切。
中央商業大街,中世紀的格局當然不會太直太正,隨著略微起伏的地形像條巨龍一樣微微蜿蜒伸展,兩旁街屋都是中世紀建築,但其街面、高度、開窗、屋頂、色彩與造型比例,通通都有井然有序的韻律,中世紀的瑞士人就可以組織出這樣和諧均衡的集體都市形式,比起巴黎到 19 世紀後半才發明的都市設計管制還要早了好幾百年。蜿蜒的巨龍,讓建築立面、騎樓拱圈、半地下室小樓梯、甚至電線與街燈都拉出了無限重複的數大之美。
大街上區分鄰里的地標,不是一層層街坊大門,而是十一個主題噴泉雕像,幾乎全部都是 16 世紀的文藝復興噴泉作品,而且還是由從死對頭 Fribourg 挖來的木雕大師 Hans Gieng 操刀。看可愛噴泉雕像的確是旅遊瑞士城市的獨特風景,與德奧捷匈普遍的聖徒噴泉、南法西義普遍的巴洛克噴泉、北法荷比普遍的戰爭紀念碑噴泉截然不同,瑞士噴泉個個多彩鮮豔、造型可愛逗趣、甚至裡面藏著不少令人好奇而疑惑的隱喻,譬如 Kindlifresserbrunnen 噴泉怪獸吃小孩,據說有影射吃人不吐骨的猶太人 XD 這種公共藝術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能夠普遍接受嗎?在瑞士可是留存了將近五百年呢。
離開商業大街往兩邊走,則是兩條尺度一樣也不小、卻靜謐地如後花園般的住宅大街,小朋友可以放心在街上踢球玩耍、大朋友可以坐在街旁清閒地讀書,都不用擔心街上有車子太危險。住宅區的騎樓,尺度稍微小一點點,卻空曠許多,沒有商店擺出來的廣告與商品攤位,只有幾盆小花、自家的戶外小桌椅、或是學生的腳踏車停在騎樓下。斜陽照進騎樓在地上打出一圈圈的影子,突然似曾相識地回想起我的老台南。
伯恩最重要景點,大概就是中央商業大街上的 Zytglogge 天文鐘塔了吧?像布拉格天文鐘一樣,每到整點敲響前總是聚集一大堆人,天文鐘只是第一層的老市中心之盡頭,是伯恩一切的初始,天文鐘後方雖然算是「新城區」,其實也可以上溯到伯恩帶領其他城邦一起建國的 14 世紀了。
咦,在這個城市裡有教堂、有市政廳,可是居然沒有看到任何貴族城堡!旅遊歐洲各國我總是對王權、君權與市民權三足鼎立的景觀非常注意,不過在伯恩這個從 14 世紀就與其他城邦一起搞聯邦的地方,沒有具體單一的王權,掌握權力的人頂多是財大勢大的市民代表們,市政廳才是他們展現權力的舞台。
來到伯恩的這一天,很幸運地是個大豔陽的夏天尾巴。如果炎炎夏日匈牙利老人最愛的休閒是去露天溫泉下西洋棋,伯恩老人最愛的大概是來國會前廣場下巨型西洋棋吧?天文鐘後的廣場上,也正熱鬧地辦起農產品園遊會,農產品當然脫不了我們最愛的瑞士起司與各類乳製品啦!還有看起來像是瑞士大明星的美女被主持人拱上台滾起司… 這麼大一個起司車輪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好滾,別說高瘦美女了,許多活力小朋友和運動型大男生沒有一個成功達陣的 XD
Bern 在 14 世紀決定性的一戰擊敗 Fribourg 保住琉森的一眾森林邦後,揚眉吐氣成為古代瑞士聯邦領頭大哥,今日更是現代瑞士聯邦首都,不只是行政中心更是觀光重地還獲 UNESCO 登錄世界文化遺產;Fribourg 相較之下雖然一直屈居 Bern 之下,在國際觀光地圖上也幾乎不存在,但自 20 世紀以來 Fribourg 漸漸鞏固了其越來越穩的法語區新認同,也繼續在整個新教瑞士的包圍中將天主教發揚光大,儘管人口不多卻是工作機會超多的通勤城市。Fribourg,正在走出自己一支獨秀的新道路。
這兩個歷史上當了很久的死對頭,今日卻互稱姊妹的 Bern & Fribourg,就是瑞士最壯觀的兩個河套堡壘雙城記,分別坐落在 Sarine & Aare 兩條深邃河谷的河套上三面迎敵、固若金湯。也因此,兩個最完整中世紀城市各自保有最豐富的防禦碉堡、以及瑞士最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一般東亞觀光客來到瑞士,不外是搭火車橫貫瑞士美景、搭纜車遍賞三大名峰、搭船漫遊蕾夢湖遠眺白朗峰、或是在阿爾卑斯山谷間健行。逛中世紀古城,彷彿是僅屬於德法西義與東歐的旅遊重點,不過大家往往都忽略了:當這許多國家的中世紀城市經過多次機械化戰爭摧毀又努力點滴重建的同時,瑞士古城卻在兩百年來毫無戰火!當德法費盡財力物力努力重建城市還往往修得有點假,這兩個瑞士古城只是年復一年地日常整修而已,比起一眾德法世界遺產古城完整又原汁原味太多了。
Bern 伯恩,井然有序的瑞士半島首都
來到伯恩,走出新銳的玻璃盒子火車站,我的第一站總不是往市中心裡面跑,而是越過國會大廈廣場往對岸跑。在中西歐城市所謂「往對岸跑」往往只是走到河畔過個小橋,但在伯恩可是越過一個嚇人的深谷!
沿著 Aare 河對岸一路散步,才知道伯恩之艱險:不但緊密地蓋在這峭壁上的狹小半島上,而且建築物就這樣緊緊貼著峭壁繼續向上延伸,把整個城市圍成固若金湯爬也爬不上來的碉堡。
在德國遊萊茵河時有一個景點 Boppard,大家都去那裡看出名的「萊茵河大轉彎」,不過對我來說,看純自然地景大轉彎,還不如看伯恩這個錯落有致的文化地景小轉彎。想像我若是 14 世紀時從 Fribourg 大舉來犯的敵人,儘管整個伯恩一目了然盡收眼底,但每一面都是湍急河流與陡峭深谷,看得到卻吃不到,還真是束手無策呀。
因此我在伯恩最愛的景點就是對岸山上的「玫瑰園」Rosengarten,來這裡除了賞花曬太陽吃午餐外,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從正前方遠眺伯恩河谷天際線。重重包圍的碉堡城市伯恩,從這個對岸的制高點俯瞰,才終於得以一窺其城市織理:清清楚楚的三條大道將長方形城市分成四排,兩排臨河防禦兩排在內陸發展產業與生活。可惜主宰城市天際線的教堂尖塔這年正在整修,不然這天際線就完美了!
河流,對所有中世紀城市來說總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它是城市用水、水利與過路稅收的來源,另一方面它也是整個城市防禦時最煩惱的罩門:就算有再多城牆,只要敵人順流而下就進城了。因此中世紀城市總是煩惱城牆要不要把河流包含進來,或是要不要多設個一兩層關卡。在伯恩的做法,則是用城牆把河流拒於門外以防不測,不過在河套端點的城牆外小橋 Untertorbrücke 旁,還是留了一塊河濱小聚落,平時在此利用水利資源,戰火打響時很快就可以把人員財物全撤回城裡。而橋下還有另一個小公園,就是今日觀光客來伯恩最愛看的熊苑 Bärengraben。熊熊就是伯恩的市徽與吉祥物,從 16 世紀開始伯恩人就動用市府資源養熊了。
走上伯恩市中心,井然有序三條大道,最中間一條當然最熱鬧,是人聲鼎沸的商業大街 Kramgasse。街旁兩排騎樓街屋也有非常獨特的建築形式而被列為世界遺產,從街面有半截樓梯通往半地下室的工作/儲藏/防禦空間、另有半截樓梯往上走向騎樓。騎樓比我在其他國家見到的稍寬一些也稍矮一些,形成一個接近正方形的通道截面,比起狹長的騎樓更加親切。
中央商業大街,中世紀的格局當然不會太直太正,隨著略微起伏的地形像條巨龍一樣微微蜿蜒伸展,兩旁街屋都是中世紀建築,但其街面、高度、開窗、屋頂、色彩與造型比例,通通都有井然有序的韻律,中世紀的瑞士人就可以組織出這樣和諧均衡的集體都市形式,比起巴黎到 19 世紀後半才發明的都市設計管制還要早了好幾百年。蜿蜒的巨龍,讓建築立面、騎樓拱圈、半地下室小樓梯、甚至電線與街燈都拉出了無限重複的數大之美。
大街上區分鄰里的地標,不是一層層街坊大門,而是十一個主題噴泉雕像,幾乎全部都是 16 世紀的文藝復興噴泉作品,而且還是由從死對頭 Fribourg 挖來的木雕大師 Hans Gieng 操刀。看可愛噴泉雕像的確是旅遊瑞士城市的獨特風景,與德奧捷匈普遍的聖徒噴泉、南法西義普遍的巴洛克噴泉、北法荷比普遍的戰爭紀念碑噴泉截然不同,瑞士噴泉個個多彩鮮豔、造型可愛逗趣、甚至裡面藏著不少令人好奇而疑惑的隱喻,譬如 Kindlifresserbrunnen 噴泉怪獸吃小孩,據說有影射吃人不吐骨的猶太人 XD 這種公共藝術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能夠普遍接受嗎?在瑞士可是留存了將近五百年呢。
離開商業大街往兩邊走,則是兩條尺度一樣也不小、卻靜謐地如後花園般的住宅大街,小朋友可以放心在街上踢球玩耍、大朋友可以坐在街旁清閒地讀書,都不用擔心街上有車子太危險。住宅區的騎樓,尺度稍微小一點點,卻空曠許多,沒有商店擺出來的廣告與商品攤位,只有幾盆小花、自家的戶外小桌椅、或是學生的腳踏車停在騎樓下。斜陽照進騎樓在地上打出一圈圈的影子,突然似曾相識地回想起我的老台南。
伯恩最重要景點,大概就是中央商業大街上的 Zytglogge 天文鐘塔了吧?像布拉格天文鐘一樣,每到整點敲響前總是聚集一大堆人,天文鐘只是第一層的老市中心之盡頭,是伯恩一切的初始,天文鐘後方雖然算是「新城區」,其實也可以上溯到伯恩帶領其他城邦一起建國的 14 世紀了。
咦,在這個城市裡有教堂、有市政廳,可是居然沒有看到任何貴族城堡!旅遊歐洲各國我總是對王權、君權與市民權三足鼎立的景觀非常注意,不過在伯恩這個從 14 世紀就與其他城邦一起搞聯邦的地方,沒有具體單一的王權,掌握權力的人頂多是財大勢大的市民代表們,市政廳才是他們展現權力的舞台。
來到伯恩的這一天,很幸運地是個大豔陽的夏天尾巴。如果炎炎夏日匈牙利老人最愛的休閒是去露天溫泉下西洋棋,伯恩老人最愛的大概是來國會前廣場下巨型西洋棋吧?天文鐘後的廣場上,也正熱鬧地辦起農產品園遊會,農產品當然脫不了我們最愛的瑞士起司與各類乳製品啦!還有看起來像是瑞士大明星的美女被主持人拱上台滾起司… 這麼大一個起司車輪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好滾,別說高瘦美女了,許多活力小朋友和運動型大男生沒有一個成功達陣的 XD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