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伏里堡堂堂一個瑞士聯邦初期的敵營前線大城,現在居然變成人口不到四萬的小城,不過城市的熱鬧生活氣味更重、觀光氣味也更低了,從火車站出來幾乎沒見到什麼觀光客,站外的旅遊資訊中心也總是乏人問津。
不過以老市中心觀光來說,伏里堡城市景觀分布得更廣、河套谷地也更大更深。仿照玩伯恩的方法,我來到伏里堡一樣是先往河谷對岸跑,這一跑可不得了了,要走的路比伯恩還多很多!要走到河谷對岸,並不是跨過一座橋這麼簡單,而是走下河谷穿越谷地社區 - 老城四大區之一 La Neuveville,走過低潮的小橋到對岸再慢慢爬上山來… 很累人,不過絕對值得!
河谷對岸山坡上,一片綠油油大草地,還有牧場正在餵牛。這邊是 Fribourg 中世紀的郊區修道院 Abbaye de la Maigrauge 所屬地產,難怪佔地如此廣大也如此綠意盎然。遊 Fribourg 與遊 Bern 最大的不同,就是在 Fribourg 仍留有天主教的修道院,這是在宗教改革時投向新教的 Bern 已經不復存在的中世紀景觀。事實上 Fribourg 的老修道院不只這間,有方濟會希斯妥會奧古斯丁會,甚至在瑞士聯邦幾乎整個轉向新教的 16 世紀,更特立獨行地邀請了更多修會來蓋更多修道院,一起打造阿爾卑斯山間的反宗教改革灘頭堡。今日在老城中心附近,還可以看到Augustins, Capucins, Cordeliers, Ursulines 等眾多修道院,其中許多間都還是教會事功日復一日欣欣向榮的城市修道院。
經過小橋回到半島 - 位於河濱低地的老城四大區之二 L'Auge,往上爬到河谷大栱橋 Pont de Zähringen 走向另一邊河谷對岸,則能看見所有瑞士城市中現存最完整的城牆防禦工事,從谷地河畔、穿越中世紀的木造頂蓋橋、一路跟著城牆走上山坡,城牆邊有頂蓋的防禦通道仍然完好地保存,剛好這天運氣不太好下起大雨,剛好給我們躲雨用。
不過晴天時,這 Pont de Zähringen 一帶的山坡碉堡與河畔草地非常宜人,是橋下與小羊兒一起野餐的好地方。Fribourg 果然是個生活城市,沒有什麼觀光客,這杳無人跡的河谷小牧場平常也沒幾個人來,羊兒們自顧自吃草一點也不怕人。Fribourg 的河谷,比 Bern 還要豐富多了,從崖邊看、從河邊看、從橋下看、從碉堡看… 處處都是不同的河谷風情,還不用進到市中心呢,光是谷地玩個一整天都不會膩。
走上 Fribourg 市中心 - 最老的老城四大區之三 La Basse-Ville,原汁原味的中世紀瑞士古城,建築表面看起來樸素地令人一眼看來以為是混凝土,而且空間寬敞開窗也開很大,簡直和 19 世紀現代建築沒兩樣… 不過它們真的是可以上溯至 15-17 世紀的古老建築,表面粉刷仍非常整齊,一整條街彷若達成了社區公約似地塑造了建築立面的整體感,並沒有刻意透露古色古香的痕跡。
不論從河谷對面看還是從市中心看,彷若從峭壁岩石中向上延伸的 Fribourg 市民建築都非常堂皇霸氣,不過從空中看才會發現:其實 Fribourg 市中心很小,比 Bern 的三條大街還小,縱貫整個半島上老市中心的主要道路只有兩條細長的小街。光從表面很難想像,中世紀的 Fribourg 一直只有五六千人,即使到了 21 世紀擴張了這麼多郊區,也只有不到三萬五千人左右,儘管在瑞士裡只能算尺度前十名以外的小城(一般觀光客可能都想稱它「小鎮」了),Fribourg 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儘管只有兩條細長的小街蜿蜒在半島上,不過這兩條小街一路從河套底端綿延到山坡上,讓 Fribourg 的景觀具有驚人的縱深。我們可以從河谷底一路往上爬經過住宅區,經過市政廳廣場再繼續爬上商業大街 - 老城四大區之四 Le Bourg,最後到高丘上的耶穌會學院舊址回頭俯瞰,從任何角度欣賞大教堂天際線都是不一樣的嶄新視野。
不論走在哪裡都宰制著伏里堡天際線的聖尼可拉大教堂 Cathédrale Saint-Nicolas de Fribourg,身在這個小城其實也只是個單跨距連側翼都沒有的小型大教堂,不過西端屋城塔上有全程最壯麗的風景,前後兩邊是源遠流長的老城區,左右兩側是盤據天險的河谷地形。
Fribourg 與 Bern 一樣,兩個死對頭姊妹市的統治者都是城市菁英階級,而非神聖羅馬帝國下的各大小貴族,因此城市裡一樣找不到豪華的貴族城堡或宮殿,王權也缺席了,市民權的舞台則在懸崖邊的市政廳,與市政廳前這全城最大的、收集 Fribourg 各蜿蜒大街殊途同歸的大廣場。
Fribourg 在瑞士身為獨一無二天主教重鎮的傳統,就顯現在許多街道小裝飾上,有巴伐利亞與奧地利的華麗聖徒浮雕、也處處有傳統巴洛克式噴泉雕像。看過 Bern 的可愛型高彩度噴泉大作,再來看 Fribourg 的噴泉的確是個對比,儘管兩城的噴泉都由 Fribourg 大師操刀設計,在新教城市與天主教城市呈現出來的樣貌就是如此不同。
在 Bern 操刀十一座噴泉的雕刻大師 Hans Gieng,在家鄉 Fribourg 也有七個噴泉作品,只是 Fribourg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噴泉公共藝術正百花齊放,Gieng 只是諸多大師之一,街上能看到的噴泉有好多都不是他的作品。噴泉雕塑在 Fribourg 這天主教城有比新教城 Bern 更多的聖徒主題,也大多都採用單色的石雕而有別於 Bern 的彩繪木雕。噴泉藝術在文藝復興時期由義大利建築師們重新發展為公共藝術,在巴洛克時期更成為歐洲各國的重點公共藝術伸展台,不過這瑞士雙城同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把居民日常挑水的街角小廣場水井都做成公共藝術了,而且走出和義大利均衡對稱文藝復興截然不同的風格,還帶點神祕主義。
Fribourg 也是個大學城,身在天主教大城當然就是天主教神學重鎮,由 16 世紀時受 Fribourg 邀請前來建立反宗教改革學術灘頭堡的耶穌會學院 Collège jésuite 創始,一直擴大到 19 世紀末終於演變成今天的伏里堡大學,老耶穌會學院也功成身退轉型成今日的 Collège Saint-Michel 中學。從市中心高丘上的古老耶穌會學院、到山坡下具有粗礦混凝土表面的現代主義大學建築,土灰色的伏里堡建築面貌與整個中世紀城市合而為一,幾百年的伏里堡建築無縫接軌地一脈相傳。
要來熱鬧的大學城伏里堡,就要在學期間的周間上學日來,因為居住人口才三萬五千多的伏里堡,在學期間就增加了將近一萬名大學生!在洛桑大街與阿爾卑斯大街的主要商業區裡,大街小巷處處是下課的活力大學生,個個背著瑞士之光 Freitag 書包穿梭咖啡館與書店間。Fribourg 是個道道地地的市民城市,幾乎沒有什麼店是專為觀光客而開的,甚至連觀光紀念品店都不太容易找到,想買明信片,就隨便找間小書店或雜貨店即可。
在伏里堡的週間看完了大學城生活,當然更要多待兩天等到週末,就是更歡樂的週末市集 Marchés aux fleurs et légumes 了。總共也才兩條大街幾個小廣場的伏里堡,幾乎半個城市都在瘋市集!當然不是給觀光客買紀念品的,而是給大家買菜買肉買香料罐頭糖果的,要找最豐碩的瑞士麵包結、最鮮美的瑞士莓果類產品,來市集就對了!當然觀光客喜愛的瑞士起司產品也絕對少不了。來伏里堡,如果不想花錢上餐廳,就自己在市集買些生菜水果肉片起司,帶回旅館帶上火車或帶到公園廣場上,就是一頓豐盛的午餐。
不過以老市中心觀光來說,伏里堡城市景觀分布得更廣、河套谷地也更大更深。仿照玩伯恩的方法,我來到伏里堡一樣是先往河谷對岸跑,這一跑可不得了了,要走的路比伯恩還多很多!要走到河谷對岸,並不是跨過一座橋這麼簡單,而是走下河谷穿越谷地社區 - 老城四大區之一 La Neuveville,走過低潮的小橋到對岸再慢慢爬上山來… 很累人,不過絕對值得!
河谷對岸山坡上,一片綠油油大草地,還有牧場正在餵牛。這邊是 Fribourg 中世紀的郊區修道院 Abbaye de la Maigrauge 所屬地產,難怪佔地如此廣大也如此綠意盎然。遊 Fribourg 與遊 Bern 最大的不同,就是在 Fribourg 仍留有天主教的修道院,這是在宗教改革時投向新教的 Bern 已經不復存在的中世紀景觀。事實上 Fribourg 的老修道院不只這間,有方濟會希斯妥會奧古斯丁會,甚至在瑞士聯邦幾乎整個轉向新教的 16 世紀,更特立獨行地邀請了更多修會來蓋更多修道院,一起打造阿爾卑斯山間的反宗教改革灘頭堡。今日在老城中心附近,還可以看到Augustins, Capucins, Cordeliers, Ursulines 等眾多修道院,其中許多間都還是教會事功日復一日欣欣向榮的城市修道院。
經過小橋回到半島 - 位於河濱低地的老城四大區之二 L'Auge,往上爬到河谷大栱橋 Pont de Zähringen 走向另一邊河谷對岸,則能看見所有瑞士城市中現存最完整的城牆防禦工事,從谷地河畔、穿越中世紀的木造頂蓋橋、一路跟著城牆走上山坡,城牆邊有頂蓋的防禦通道仍然完好地保存,剛好這天運氣不太好下起大雨,剛好給我們躲雨用。
不過晴天時,這 Pont de Zähringen 一帶的山坡碉堡與河畔草地非常宜人,是橋下與小羊兒一起野餐的好地方。Fribourg 果然是個生活城市,沒有什麼觀光客,這杳無人跡的河谷小牧場平常也沒幾個人來,羊兒們自顧自吃草一點也不怕人。Fribourg 的河谷,比 Bern 還要豐富多了,從崖邊看、從河邊看、從橋下看、從碉堡看… 處處都是不同的河谷風情,還不用進到市中心呢,光是谷地玩個一整天都不會膩。
走上 Fribourg 市中心 - 最老的老城四大區之三 La Basse-Ville,原汁原味的中世紀瑞士古城,建築表面看起來樸素地令人一眼看來以為是混凝土,而且空間寬敞開窗也開很大,簡直和 19 世紀現代建築沒兩樣… 不過它們真的是可以上溯至 15-17 世紀的古老建築,表面粉刷仍非常整齊,一整條街彷若達成了社區公約似地塑造了建築立面的整體感,並沒有刻意透露古色古香的痕跡。
不論從河谷對面看還是從市中心看,彷若從峭壁岩石中向上延伸的 Fribourg 市民建築都非常堂皇霸氣,不過從空中看才會發現:其實 Fribourg 市中心很小,比 Bern 的三條大街還小,縱貫整個半島上老市中心的主要道路只有兩條細長的小街。光從表面很難想像,中世紀的 Fribourg 一直只有五六千人,即使到了 21 世紀擴張了這麼多郊區,也只有不到三萬五千人左右,儘管在瑞士裡只能算尺度前十名以外的小城(一般觀光客可能都想稱它「小鎮」了),Fribourg 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儘管只有兩條細長的小街蜿蜒在半島上,不過這兩條小街一路從河套底端綿延到山坡上,讓 Fribourg 的景觀具有驚人的縱深。我們可以從河谷底一路往上爬經過住宅區,經過市政廳廣場再繼續爬上商業大街 - 老城四大區之四 Le Bourg,最後到高丘上的耶穌會學院舊址回頭俯瞰,從任何角度欣賞大教堂天際線都是不一樣的嶄新視野。
不論走在哪裡都宰制著伏里堡天際線的聖尼可拉大教堂 Cathédrale Saint-Nicolas de Fribourg,身在這個小城其實也只是個單跨距連側翼都沒有的小型大教堂,不過西端屋城塔上有全程最壯麗的風景,前後兩邊是源遠流長的老城區,左右兩側是盤據天險的河谷地形。
Fribourg 與 Bern 一樣,兩個死對頭姊妹市的統治者都是城市菁英階級,而非神聖羅馬帝國下的各大小貴族,因此城市裡一樣找不到豪華的貴族城堡或宮殿,王權也缺席了,市民權的舞台則在懸崖邊的市政廳,與市政廳前這全城最大的、收集 Fribourg 各蜿蜒大街殊途同歸的大廣場。
Fribourg 在瑞士身為獨一無二天主教重鎮的傳統,就顯現在許多街道小裝飾上,有巴伐利亞與奧地利的華麗聖徒浮雕、也處處有傳統巴洛克式噴泉雕像。看過 Bern 的可愛型高彩度噴泉大作,再來看 Fribourg 的噴泉的確是個對比,儘管兩城的噴泉都由 Fribourg 大師操刀設計,在新教城市與天主教城市呈現出來的樣貌就是如此不同。
在 Bern 操刀十一座噴泉的雕刻大師 Hans Gieng,在家鄉 Fribourg 也有七個噴泉作品,只是 Fribourg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噴泉公共藝術正百花齊放,Gieng 只是諸多大師之一,街上能看到的噴泉有好多都不是他的作品。噴泉雕塑在 Fribourg 這天主教城有比新教城 Bern 更多的聖徒主題,也大多都採用單色的石雕而有別於 Bern 的彩繪木雕。噴泉藝術在文藝復興時期由義大利建築師們重新發展為公共藝術,在巴洛克時期更成為歐洲各國的重點公共藝術伸展台,不過這瑞士雙城同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把居民日常挑水的街角小廣場水井都做成公共藝術了,而且走出和義大利均衡對稱文藝復興截然不同的風格,還帶點神祕主義。
Fribourg 也是個大學城,身在天主教大城當然就是天主教神學重鎮,由 16 世紀時受 Fribourg 邀請前來建立反宗教改革學術灘頭堡的耶穌會學院 Collège jésuite 創始,一直擴大到 19 世紀末終於演變成今天的伏里堡大學,老耶穌會學院也功成身退轉型成今日的 Collège Saint-Michel 中學。從市中心高丘上的古老耶穌會學院、到山坡下具有粗礦混凝土表面的現代主義大學建築,土灰色的伏里堡建築面貌與整個中世紀城市合而為一,幾百年的伏里堡建築無縫接軌地一脈相傳。
要來熱鬧的大學城伏里堡,就要在學期間的周間上學日來,因為居住人口才三萬五千多的伏里堡,在學期間就增加了將近一萬名大學生!在洛桑大街與阿爾卑斯大街的主要商業區裡,大街小巷處處是下課的活力大學生,個個背著瑞士之光 Freitag 書包穿梭咖啡館與書店間。Fribourg 是個道道地地的市民城市,幾乎沒有什麼店是專為觀光客而開的,甚至連觀光紀念品店都不太容易找到,想買明信片,就隨便找間小書店或雜貨店即可。
在伏里堡的週間看完了大學城生活,當然更要多待兩天等到週末,就是更歡樂的週末市集 Marchés aux fleurs et légumes 了。總共也才兩條大街幾個小廣場的伏里堡,幾乎半個城市都在瘋市集!當然不是給觀光客買紀念品的,而是給大家買菜買肉買香料罐頭糖果的,要找最豐碩的瑞士麵包結、最鮮美的瑞士莓果類產品,來市集就對了!當然觀光客喜愛的瑞士起司產品也絕對少不了。來伏里堡,如果不想花錢上餐廳,就自己在市集買些生菜水果肉片起司,帶回旅館帶上火車或帶到公園廣場上,就是一頓豐盛的午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