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睽違七年的義大利,這個我玩過最多城市、待過最久、卻從沒有自助過的國家,這回要以全新的角度重新體驗。今年忙著畢業口試實習投履歷把暑假全部花光了,拖到十月終於塵埃落定,趁著 10 月底走馬上任前趕快來個東北義大利十天之旅,看看久仰大名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順便以大學城 Padova 為中心點向外遊覽古城們(不過事後畫了地圖看起來,好像住在 Ferrara 會比較好...)。
在這波河平原周遭,一日可來回的距離內就有七個世界文化遺產!有海上霸權 Venezia、拜占庭馬賽克城 Ravenna、仿羅馬教堂與廣場 Modena、中世紀大學城 Padova、文藝復興帕拉底歐豪宅城 Vicenza、文藝復興都市設計城 Ferrara、文藝復興湖畔生態城 Mantova,還有儘管沒登錄世界遺產卻有世界第一間大學的高塔城 Bologna,也要挑一個保存完整的圍牆碉堡小鎮 Montagnana 逛逛。
第一站,Venezia 威尼斯
過去只跟團看過聖馬可廣場,聖馬可教堂,還有一家玻璃工廠。 這回待滿三天,從早上 8:00 前市民的城市,到 8:00 之後觀光客的城市,從清晨橘紅色的陽光,直到深夜也都欣賞過了。威尼斯與我習慣玩的中世紀小城市非常不同,它尺度大,重要景點非常多,三天仍然遠遠不夠… 因此我放棄了地毯式考察的知性之旅,而改玩運河小巷迷宮之旅。
當然知性之旅也是有,就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年的主題是Beyond Architecture,不過我仍然期待最終各種概念都能夠 back to architecture。這個展不像 Expo Zaragoza,它並不會完全大眾化而商業化。它也有主辦者特邀的主題館,以及各國的國家館。國家館一樣是良莠不齊,不過沒關係,不論實際或是概念,都有相當豐富的內容讓我們欣賞。
但是,兩間台灣館真的讓人看了有點生氣:第一間在威尼斯監獄里,搞了一堆看起來很有時尚感的裝置藝術,用幾個毫無意義的中文字騙老外,幾乎沒有內容可以讓人慢慢看進去。我想,很多人會很好奇台灣有什麼樣的建築風潮,不過這個展館乾得很,最多只能看十分鐘;第二間是 Next Gene 20 在澳底的案子,明明每個建築師都做了一些事情,且不管他們設計品質如何,如果能夠仔細展出也是美事一樁,但是這個展場展的不是建築,而是絢麗的建築明星沙龍照,包括開發公司的各大要角也學起建築師拍沙龍照了..。原來台灣不只是政治上喜歡在國際場合搞內銷,連建築也向政治學起來了。
撇開雙年展,威尼斯本身非常迷人。儘管威尼斯是個觀光城市,也許它的義式料理與義式冰淇淋品質未必很棒,但是比起我所住的荷比低地國來説已經非常美味了!不帶地圖,不計畫旅程,信步所之,吃完一球冰淇淋再吃下一球,走在街上非常愜意;或是買個 48 小時公車船票,就只是乘船、吹風、看風景,就算沒有真的要去哪里,坐船本身就是種享受;來威尼斯不見得是要享受當地的風景、空間或是美食,也可以只是享受一種渡假的心情,畢竟在這裡,眼前看到的人都在渡假,人人興致高昂,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看著快樂的人們,頓時我自己的煩惱也煙消雲散了。
儘管這回是為了建築雙年展來威尼斯,這裡終究不適合刻苦的 study trip,而適合毫無負擔地享受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