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紡織業:從古到今,根特的工業命脈
根特儘管在歷史上的起伏與布魯日綁在一起,城市都彷若凍結在中世紀的盛期樣貌,但中世紀的低地國羊毛紡織貿易時代裡這兩個姊妹城有截然不同的專業分工:靠海的布魯日商港負責羊毛進出口,較內陸的根特作為紡織工廠日復一日運轉,就好像英國工業革命時的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一樣。儘管中世紀時的紡織仍然只是手工業作坊,但一樣有今天我們所稱的產業鏈與聚集經濟。
根特是靠工業基礎茁壯的,當 15 世紀末布魯日泥沙淤積時而榮景一去不返時,紡織工廠根特還能拓展別的貨源(譬如安從安特衛普沿 Scheldt 河直接運來)繼續努力支持其經濟,也終於在 19 世紀初重返歐陸工業重鎮舞台,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個工業化城市,而引領全歐陸工業革命。更於 20 世紀初於舉辦歐洲美好年代最後一次世界博覽會,把法蘭德斯的工業成果呈現在世界舞台。
13. Vrijdagmarkt 星期五市場廣場-工業家雕像
誰是城市的大英雄,往往看一個城市最搶眼的廣場雕像就可以看出端倪。以安特衛普來說,就是市政廳前丟掉巨人手掌的 Brabo 與大教堂南方廣場上意興風發的魯本斯。那誰是根特的城市英雄呢?就是星期五市場廣場 Vrijdagmarkt 上的早期工業家暨市民反抗領袖 Jacob van Artevelde。本來可以從北法進口羊毛的根特,在 14 世紀中英法百年戰爭打響後突然斷了貨源,而根特所在的法蘭德斯伯爵國這時是親法的… 這該怎麼辦呢?這位 Van Artevelde 獨排眾議提出大逆不道的意見:法國貨源斷了,咱們改向英國進貨吧!為了市民生計著想當然坐起生意來就該六親不認,不過這可違背了貴族領主法蘭德斯伯爵的政策,因此也由 Van Artevelde 領導市民發動一次小規模抗爭才爭取得來。
14. Lieven Bauwensplein 工業間諜雕像
星期五廣場市場上的 Van Artevelde 伸長了手臂直指英國,指出了根特未來的命脈就在全歐羊毛最大產地英格蘭與蘇格蘭;無獨有偶,根特的第二位大英雄也是個四百多年後的晚輩工業家,在他的新時代裡,根特之未來展望仍然在英國。在這英國已經工業革命欣欣向榮、而歐陸儘管已有知識啟蒙但整個社會都還停留在保守陳舊 ancient regime 的 18 世紀末期,歐洲史上最重要的工業間諜 Lieven Bauwens 就是個根特子弟,他出生在根特,很小就被賦予振興根特經濟的使命送到了英國長大,一方面學習英國的科學技術與工廠組織和產業環節,另一方面潛心等待機會終於偷回了史無前例的工業寶藏 - 一台英國紡織機!感念這位間諜對根特與對歐洲工業無出其右的貢獻,聖巴佛大教堂後方運河畔的圓環廣場就命名 Lieven Bauwensplein,圓環中心也立起他的紀念雕像。
15. 產業、工作與紡織博物館 Museum over industrie, arbeid en textiel/MIAT
這台從英國偷來的紡織機,就是歐洲大陸第一台紡織機,也是歐陸紡織技術與機械設計革新之母,甚至是歐陸紡織業大規模工業化轉型的推手!自此根特率歐陸之先,開啟了第二次紡織工業大都的時代,一間間傳統的紡織手工作坊紛紛改建成大規模的紡織工廠生廠線。當然,今日這個後工業化的根特已經看不到幾間紡織工廠了,不過要看這段根特復興的輝煌歷史,還是可以到城北護城河畔的 Museum over industrie, arbeid en textiel/MIAT 產業工作與紡織博物館參觀,那台 Lieven Bauwens 偷來的歐陸第一台紡織機就是鎮館之寶!除了看紡織機與工廠運作外,本館也展根特的產業史與歐洲的紡織業歷史,而在根特這個具有深厚工運傳統的城市裡,這種博物館也格外著重勞工階級的生活狀況與常民文化。這間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最豐富的根特博物館之一,而且非常便宜:18 歲以下免費 25 歲以下只要 €1 入場券!
16. 1913 根特世界博覽會場
在 1830 比利時建國後的新時代,有了被拿破崙不惜重金新建的現代大商港安特衛普,還有率歐陸之先紡織工業化的根特,這一回,15 世紀時分屬法蘭德斯伯爵國工業城與布拉邦公國大港的兩個商業對頭,放下歧見形成了 19 世紀最新的安特衛普-根特連線(可憐的布魯日就繼續沈睡了),一港口一工廠,一起振興了比利時北部荷語社群的新經濟。努力發展了一百年後,新世紀根特要站上世界舞台揚眉吐氣的大盛事就是 1913 根特世界博覽會(也是歐洲充滿信心的美好年代裡最後一個世界博覽會)。
為了博覽會,根特在鐵路南方的空地蓋起了大規模的華麗主展場 - 其實大部分都是石膏打造的臨時建築啦,就像今日的樣品屋一樣蓋起來好看,放幾個月就大部分都拆掉了。不過為了這次博覽會根特也經過了一次全面的現代基礎建設,包括今日我們進入根特的門戶聖彼得車站 Gent-Sint-Pieters 就是趕在 1913 博覽會開幕前建設的。
這個根特火車站雖然外表頗有仿中古城堡的女牆造型,不過一般觀光客並不會多注意它的外觀幾眼,我倒是推薦在它的室內多待一會兒,因為他的車站大廳天窗下方有十幾幅比利時名城景觀畫,非常漂亮也非常霸氣,彷彿全世界的人認識比利時都是從根特開始:歡迎來世界博覽會,歡迎來到根特車站,我們這塊土地上有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布魯日… 等等歷史名城。除此以外,還有一間充滿漂亮壁畫與老家具老吧台的大廳,前兩年已經開放為根特僅有的兩間 Starbucks 之一,要買根特的星巴克城市杯 City Mug 就在這裡!
鐵路南方的博覽會主展場,在那一年間很華麗,博覽會結束後迅速拆除,留下的空地剛好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閒置了幾年,剛好留下來成為戰間期新建築形式 Art Deco 的建築實驗場,而且這一區還叫做「百萬富翁社區」Miljoenenkwartier,通通都是豪宅讓新銳建築師們盡情發揮!如果一次大戰前新藝術時期比利時的豪宅旗艦計畫是安特衛普的 Zurenborg 社區,那麼一次大戰後 Art Deco 時期萬眾矚目的新豪宅社區就是根特的 Miljoenenkwartier。本區雖然不是任何旅遊書上會提到的根特景點,但整區街道舒適、建築漂亮前衛充滿綺想,而且從火車站出來非常好找:下了月台別走前站,改走那個停放滿地腳踏車的後站出口就是了。
而今唯一還能看到的兩個博覽會場館,就是老城牆遺跡公園 Citadelpark 裡的兩間城市美術館:SMAK 現代美術館以及 KMSKA 皇家美術館。當然… 美術類館藏雖然比不上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卻也相當豐富,如果從火車站出站後不想搭電車去老市中心而願意來健行一下,那一定會經過這兩間美術館。
17. 世界博覽會的老城修復
回到老城,今日讓我們著迷的根特老城,其實早在 100 年前 1913 世界博覽會時,就是新世紀的根特市政府率先推出的文化觀光重點。在那個年頭,世界博覽會就已經知道除了展工業展產品之外,也要來些古色古香的歐洲老城復古風情來吸引參展企業家和太太們過去消費一下,因此都會特別建一個充滿仿古建築的小娛樂村。不過這回輪到根特主辦時,除了也要行禮如儀地在主展場開辦一個「老法蘭德斯村」Oud Vlaenderen 之外,還想到了一個更前衛的作法:與其讓大家去假的復古老城,不如去真的復古老城!
儘管博覽會在遠離古城的鐵路以南,沒有問題,就來蓋條輕軌專線,從博覽會場直通根特的古市中心吧!那個時代根特的古市中心當然早就很老舊破敗了,因此根特市政府就展開了現代最早的大規模古城修復計畫!喔,當然,由於這個計畫很重視修復外表而不算非常講究古蹟保存專業小圈圈在乎的一大堆「真實性」「完整性」「可逆性」等等吹毛求疵的原則,因此古蹟保存界普遍不承認這次修復計畫。不過以真實的古城為基礎,進行大規模的城市維修整建,讓它煥然一新地進入新時代市民生活並給訪客參觀做文化觀光,這件事情今天全歐數以百計的城市都在做,根特一百年前就率先創始了!
根特的最佳地面觀景點中,我個人最推薦的是老城核心區南端的 Sint-Michiels Brug,從這裡向北一眼望去就是熱鬧的香草岸與榖物岸、有經典階梯山牆行會建築、有來往遊人與少年學生、有河上遊船、還有遠端層層相疊的古蹟包括魚市場甚至再遠方的伯爵城堡。這麼豐富怡人的景觀橋,正是 1913 世界博覽會給大家古城觀光所新建的景點,讓一百年前的博覽會遊客搭一班電車就直達老城核心區,走個幾步就看到中世紀根特核心區最繁忙最漂亮的水岸景觀。
1913 這個老城修復,畢竟還是以觀光為主,因此也將市中心三塔連線前的 Korenmarkt 榖物廣場稍微拆除了一些周邊建築而擴建,由一個本來就人聲鼎沸的交易市場變成國際遊客絡繹不絕、紳士淑女聲聲笑語的車站前廣場。在今日這個電車交通比過去更受重視並被視為環保與人性交通工具的 21 世紀,這個 Korenmarkt 已經成為電車絡繹不絕、天上滿佈電纜的繁忙廣場。從這裡以北就是根特的老城徒步區,但在根特老城邊緣總是能看見新穎的輕軌像之小鯨魚般穿梭來去經過老城背景,這點在布魯日是一定看不到的,但根特就是擁有如此活力的生活城市呀!
作為電車進入老城的第一景,在 Korenmarkt 上也建了一個堂皇的觀光車站迎接電車上的來客們,就是今日這棟質地看起來比較新穎、但外觀仍以古老歌德復興尖塔與其他混合歷史式樣設計的郵局 Postgebouw,而且外觀最令人覺得似曾相識的應該是那根尖塔 - 是博覽會時仿英國國會大廈鐘塔 Big Ben 的異國風情之作!外表雖然古典厚重,但走進大廳才會發現內裡是輕盈的 20 世紀初鋼構造與大天窗。這幾年來這棟老車站/老郵局用作過百貨公司、展售會場等等,上一次去時開還開起了中庭咖啡廳,不知現在咖啡廳是否還在?
18. 根特的劇院們
幾乎完全以紡織實業起家的根特,在這 19 世紀紡織工業復興的年代,完完全全是個中產新貴與平民勞工的城市,不再帶有一絲的王宮貴族色彩。因此根特的文化生活,就是實業家們累積了經濟資本後要進一步提昇生活品味的文化資本舞台:歌劇院。這間建於 19 世紀中的法蘭德斯歌劇院 Vlaamse Opera 非常有法國味,以堂皇的法式新古典建築取代了本來在這裡的充滿本土法蘭德斯風味的小劇院,這多多少少暗示了 19 世紀根特工業復興時的文化:這時代的法蘭德斯荷語文化是受到相當壓抑的,不但比利時的官方語言只有法語,連民間中產階級都紛紛努力沾染法國文化講優雅法語以提昇自己的品味與社會地位。
今日法蘭德斯歌劇院可以怎麼參觀?除了每個月有一次荷蘭語導覽行程(聽不懂就算了,睜大眼看就好)之外,還可以邀集朋友們或青年旅館同伴們一起申請一個團體導覽行程,一團 25 人以內只要 €15,就算只有三四個人都很划算!或是在非暑假期間來根特時,自己花個十幾二十歐買張票來看歌劇也不錯。在這 21 世紀搖滾電音流行強力競爭的新時代,另闢蹊徑存活的歌劇再也不是有錢保守老人們的專利了,而往往是最新舞台服裝設計與新舞步和老戲新翻案的前衛實驗場,簡直就是個有古典音樂的巨型時尚秀。
相對於堂皇的、法式的歌劇院,屬於小型劇場的、推廣荷語戲劇文化的表演場地就是皇家荷蘭劇院 Koninklijke Nederlandse Schouwburg 與其劇團 NTGent,這個位階一直稍低一級但也一直站穩邊緣根底的劇院位於聖巴佛大教堂前廣場旁,外觀充滿更多由本土藝術家雕飾的戲劇神祇主題。當然,不懂荷蘭語要進來看荷蘭語戲劇是辛苦了點,不過大廳、售票處與咖啡吧還是可以進去瞧一眼的。
19. 根特的工業設計
儘管比利時的時尚設計之都是安特衛普而非根特,但根特這種紡織工業基礎深厚的地方,光靠自己的完整產業鏈就是服裝、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的沃土。以建築方面來說,在前述 Art Deco 風格的建築旗艦計畫「百萬富翁社區」之後,根特就成為法蘭德斯地區的 Art Deco 建築代表城市,最著名的是構成老城天際線的大學圖書館塔 Boekentoren。
喜愛德國「包浩斯」建築與設計運動的值得來看看,因為這圖書館塔是由比利時最引以為傲的早期現代建築師 Henry van de Velde 設計,這位 van de Velde 先生在國內最家喻戶曉的設計作品就是比利時國鐵標誌上那個大大的 "B",而他也是威瑪包浩斯學校前身「威瑪大公美術工藝學校」的創辦人,許許多多包浩斯大師都是在他的訓練或慧眼提攜下登上世界設計舞台的。
不過若要參觀漂亮的、令人眼睛一亮的 Art Deco 建築,就要帶著泳衣泳帽來到聖巴佛大教堂東邊不遠,運河畔的凡艾克游泳池 Zwembad Van Eyck,是比利時最老的室內游泳池也是經典 Art Deco 娛樂建築。這裡並不算是個觀光景點,進來的都是來游泳的市民與學童們,因此若想進來體驗一下,就把相機擱在旅館裡吧,就放鬆自己在游泳殿堂裡面徜徉水中… 當然這種旅遊根特的方式也實在太隨性悠閒,不在旅館住個兩三天似乎不太可能,不過,根特就是這麼一個值得 long stay 來慢活的城市呀!
最後,根特的工業設計歷史軌跡,最適合追溯的地方是設計博物館 Design Museum Gent,這棟新古典大宅院也是個根特的「行會」- 不過是 20 世紀初新創的「工業與裝飾藝術行會」。儘管根特的工業設計歷史上沒有什麼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不過整個古典大宅裡面的新銳展場景觀具有一種巨大對比的奇幻風,走在一間間滿滿鑲金天花板與白色巴洛克珍珠線腳的大宅沙龍裡,四周卻是顏色多變明暗對比分明充滿神祕感的多種或瑰麗或神祕或銳利的主題展區。若想看看設計史上的大排人物,這裡則有布魯塞爾新藝術建築師 Victor Horta 與瑞士/法國現代主義建築師 Le Corbusier 作品與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