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第 16 屆蕭邦鋼琴大賽開幕,這天也正是 1944 年華沙起義壯烈落幕的 66 週年。繼半年前的 Wrocław/Breslau 週末小旅遊後,這是我第二次進入波蘭。在一片愁雲慘霧的歐債危機兩年後,經濟居然持續逆勢看漲的波蘭街頭,穿著長衣的都市男女們帶著溫柔的笑容,邁開大步走得愈發自信而穩健。
戰鬥美人魚,是華沙的市徽,具有一種母性的溫柔堅毅,不管有多少困阨危難,總是小心翼翼地孕育得來不易的和平與繁榮,這正是華沙歷史命運的寫照。儘管 2010 年春天才經過了政府高層墜機的國難,今秋的波蘭仍然帶有堅定信心緩緩前進。
一、蕭邦的華沙
今年是蕭邦兩百歲誕辰,也是華沙主打的「蕭邦年」,重頭戲就在第十六屆蕭邦鋼琴大賽。我們第二次來波蘭,這次又計畫了 Kraków + Warszawa 的一週之旅行程,可惜又被老闆臨時縮減為 Warszawa 的小週末旅行了(Kraków 呀… 哪一天還會來拜訪你呢?)。
出發前我們就做了一些準備,包括訂了蕭邦鋼琴大賽開幕音樂會的票:內田光子 Mitsuko Uchida 的鋼琴獨奏會,上次在柏林錯過了她這次再見不遲;也研讀了一下華沙的世界文化遺產特色:華沙在二次大戰末期華沙起義失敗後整個被納粹德軍鏟平,可是戰後憑著頑強意志將老城區由平地一磚一瓦地慢慢原樣重建回來。
不過最後,在行前找到了一段可愛的影片,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角度看華沙:
今年的華沙,是蕭邦的城市,而且是童年與少年時代的蕭邦。
這部影片找了個很聰慧、有點古靈精怪、也很會彈鋼琴的小朋友來飾演蕭邦,把當代影像與歷史圖片交疊,讓今人與古人交錯;華沙的確是蕭邦心之所繫,就這麼從蕭邦的眼睛看,華沙的種種歷史與地景都被串起來了(就算是蕭邦不曾參與到的)!
華沙從 19 世紀到今天都只是個二級的歐洲大都市,像蕭邦這樣的人才要出走到巴黎才能一展長才;華沙從蕭邦出生前就充滿起義,過去要抵抗普魯士人、俄國人統治後來又要抵抗蘇聯、納粹、再來是共產黨。而當蕭邦還待在波蘭的那段短暫承平時期,他的生活主要在克拉考郊區街 Krakowskie Przedmieście,也就是華沙向著克拉考方向的城郊 Faubourg,這是 19 世紀華沙最新發展的地段。
作為華沙的皇家之路,這裡充滿了華夏與宮殿,包括老波蘭的皇家城堡、俄羅斯沙皇統治者的老宮殿、現今的總統府、波蘭國家科學院與華沙大學、眾多老教堂、華沙最頂級旅館 Hotel Bristol 等。蕭邦家只是個音樂家和老師的小康家庭,居然能夠在這條街上相繼住過幾個不同宮殿裡的公寓!過去蕭邦上學、玩耍、學音樂的地方,仍然是今日波蘭學子們辛苦進修的地方;有些宮殿儘管毀於戰禍,卻都留下了低調的殘跡供人憑弔。
這些都是華沙的秘密景點,外表看上去不太起眼,今日隨便一個德國中型城市的廣場建築都可以贏過這些所謂的華沙宮殿們,不過以蕭邦的眼光看過來,就能看見這裡的建築都有小故事、有生活、有期盼。蕭邦就是一個華沙人甚至波蘭人的縮影:一個沒有國家的人,總是要出走國外,心懷故土,遙望著國內打拼的人前仆後繼,自己卻要堅持著在海外闖出一片天,最後還要客死異鄉。透過蕭邦的眼睛遊華沙,這裡就不再只是個中歐首都、中世紀古城等等普通的旅遊景點,而是個娓娓訴說故事的有感情的地方,甚至許多台灣人們恐怕都會心有戚戚地掉淚。
因此今年華沙的城市觀光重點,不再只是老城區戰後重建的世界文化遺產了;為了迎接 2010 年蕭邦 200 歲誕辰,克拉考郊區路這條「皇家之路」上設置了 Chopin’s Benches,隱身在規格相同的眾多公共長凳中,在特定地點只要按一個鈕,就有蕭邦的音樂和他的故事帶我們想像這個地方。
Pałac Saski 薩克森宮 – 拿破崙來到前,這是普魯士王國薩克森家族統治者的宮殿;拿破崙協助成立了華沙大公國後,華沙中學在此成立;由於蕭爸爸在這所學校教書,蕭邦家庭很神奇地住在這裡面的一間公寓。二戰末期納粹德軍幾乎鏟平整個宮殿,僅留下一小段拱廊和無名將士墓,今日規劃為薩克森公園。
Plac Bankowy / Bank Polski - 穿越了薩克森宮的森林,就是銀行廣場與波蘭銀行,也在 1944 年的華沙起義後被夷為平地,還好這個波蘭經濟活力象徵的歷史地標仍被重建回來了。
Pałac Kazimierzowski – 曾經是國王的夏宮,後來華沙中學遷校到這裡,學校老師蕭爸爸也把家搬來這裡了;今日這個學校建築仍用作學校,只是階層已從中學提升到大學,這裡是華沙大學校本部。
Pałac Krasińskich – 蕭邦在華沙的最後一個住所,在華沙的大部分學習與創作都在此,今天是華沙藝術學院。
Pałac Radziwiłłów – 沙俄統治者的宮殿,蕭邦八歲在此第一次公開演奏一鳴驚人;波蘭復國後這裡成為政府機關所在,二次大戰德軍佔領時用作賭場,因此成為華沙少數沒被夷為平地的建築物;今日為波蘭總統府。
Kościół Wizytek – 這裡從蕭邦讀書時代就進行每週的中學生彌撒,蕭邦年方十五就一展長才,負責當學生管風琴手。
Warsaw Conservatory – 蕭邦上華沙大學的音樂院並跟隨院長學習作曲,過去的音樂院就座落在現今這塊空地上,可惜已經拆得一塊磚頭也不剩了。這是眾多蕭邦地景少數沒有戰後重建的一個,因為它剛好位在老城區和皇家之路的臨界點,被規劃為新闢的立體交叉幹道。遠方的新體育場工程,就是要迎接 2012 年波蘭與烏克蘭主辦的 UEFA Euro 2012 歐洲盃足球賽!
Ulica Miodowa 蜂蜜街 – 蕭邦常去的咖啡館街,這裡是華沙知識分子談論文藝與時政的地方,也是統治當局的眼中釘,蕭邦常去的那家在 1830 年 11 月起義失敗後被沙俄當局關閉了,是時蕭邦剛剛啟程遠赴巴黎展開事業並再也沒回到華沙。
Bazylika Świętego Krzyża 聖十字教堂 – 蕭邦家庭的教區教堂,蕭邦死後葬在巴黎,姊姊遠從巴黎把他的心帶回來葬在這裡。
Filharmonia Narodowa – 20世紀初建造的華沙愛樂廳,和蕭邦有什麼關連呢?這是五年一度蕭邦鋼琴大賽的舉辦場所,今天我們在此聽內田光子,不過聽完之後還是覺得:要詮釋蕭邦,還是同為波蘭子弟的齊馬曼 Krystian Zimerman 更令人心動呀!
Park Łazienkowski 皇家浴場公園 - 一次大戰後波蘭一復國,馬上在此建造蕭邦像作為華沙的主要紀念物;禁絕蕭邦音樂的納粹德國把雕像拆個粉碎,不過頑強的波蘭人戰後也一樣重建回來了。
二、血淚起義的華沙
今天10月2日也是個特別的日子:華沙起義失敗66週年。很多人會把1944年華沙起義和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搞混在一起,1944華沙起義是波蘭人計畫已久長期組織起來的大規模戰爭,計畫在蘇聯紅軍攻佔華沙之前先自己收復華沙以免以後還要被蘇聯人統治(二戰時波蘭與蘇聯雖屬同屬同盟國,但波蘭對蘇聯的怨仇只怕比對德國還深得多了)。
這可不是只暴動個一兩天而已,1944 年整個八月和九月連續打了六十幾天,城裡每個地方都在打持久巷戰,相關的組織、訓練、運補、支援、協同作戰都要來,由波蘭地下軍訓練並帶領波蘭人民執行。不過漸漸節節敗退後,只好期待與已兵臨城下的蘇聯紅軍裡應外合,誰知蘇聯紅軍隔山觀虎鬥,等華沙起義軍完全被平定,人也都處決光了全城建築也都炸平後,蘇聯才前來接收...
而今年九月,就在文化科學宮旁的一個街角廣場的圓廳,開始展覽華沙 1944 起義一天一天從頭到尾的經過。
這真的是華沙人最悲情也最能向歐洲諸國控訴的歷史了,不過這個展覽並沒有放什麼灑狗血的照片,每張照片裡都是充滿希望的笑容,手拿杯子等待補給的士兵、騎腳踏車運送物資的小朋友、持槍在掩蔽物後等待的少年,大家都對鏡頭投以充滿信心的燦爛笑容,不過最後這些人應該都死光光了吧... 這個策展手法呈現了當代波蘭回顧歷史的方式,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帶點距離,帶著微笑,靜靜回味。今天晚上,華沙老城區與克拉考郊區街擺起了一列蠟燭,紀念 66 年前的今天華沙起義失敗的結局,也以一道道燭光指引英靈們回家的路。
Stare Miasto 老城區 - 老城區從 13 世紀就是華沙的中心,具有中世紀建築格局。不過在 19 世紀初的新城區與新世界大道新開發後,建築格局老舊狹小的老城區就成了窮人區與猶太貧民窟,不過並不減損住在這裡的窮人們的文化底蘊,當新世紀的資本開發與商業活動都已轉移出去時,相對老舊的老城區仍然是整個華沙文化生活的重心。在1944年10月華沙起義失敗後,老城區被納粹德軍夷為平地,每一棟都是戰後慢慢平地原樣重建起來的。
Rynek Starego Miasta 老城區市場廣場 – 一樣是戰後一磚一瓦原樣重建起來的,這個廣場也是個具有波蘭特色的正方形廣場。如同其他波蘭古城如 Kraków、Wrocław、Poznań 一般,正方形主廣場是正方形格子狀老城區的核心部分。這種正方形格子狀城市規劃,算是繼羅馬帝國滅亡後的首次理想城市復興,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黃金時期的統治下,不同於南歐文藝復興的另一種明日城市創新。
皇家城堡 Zamek Królewski - 1596 年西格蒙三世國王遷都至華沙後所建,從此華沙取代克拉考成為近代波蘭的核心,廣場上立有這位國王的雕像作為紀念。因為這次遷都,華沙代替克拉考受盡了各種近現代的波蘭苦難,克拉考這個波蘭古都因而逃過了 18-20 世紀多次戰火,今日得以完整保存。
Warszawska Syrenka 華沙美人魚 - 戰鬥美人魚是華沙的市徽,美人魚的傳說其實很多,那個童話故事中在海上柔弱的悲劇性美人魚只是其中一個,在華沙的傳說中則是美人魚姊妹們流浪到遠洋,其中一隻來到華沙,看見當地人們抗暴英勇犧牲,於是決定拿起長刀與盾牌捍衛華沙人民。
在整個華沙可以看到很多個戰鬥美人魚雕像,各種市政機關以及設施也都有戰鬥美人魚的logo;戰鬥美人魚和華沙這兩百多年來一直被欺壓的歷史情緒非常吻合,不過這個市徽早在14世紀就已經啟用了,那時的波蘭以及後來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可強盛得很,領土一直擴大,幾乎整個烏克蘭都是他們的,還替維也納人永久擊退了土耳其軍隊。
Barbakan Warszawski 華沙碉堡城塔 - 16 世紀時的老防禦工事,這裡就是華沙老城牆的一部分,見證了波蘭在東歐雄霸一方的輝煌時代,可惜進入了槍砲的年代後,防禦工事也有了革新,波蘭的軍事霸權也一去不返。
Cytadela Warszawska / Mały Powstaniec 華沙碉堡與小勇士紀念像 - 1830 年 11 月起義後俄國人建起來的碉堡,周邊有處決波蘭起義者的地方,還有俄國砲台。1944 年華沙起義時,整個華沙能動員的人都動員了,包括小朋友和女性。
Pałac Kultury i Nauki 文化科學宮 – 1955 年落成,為當時全歐最高的摩天大樓,這個歐洲之最居然出現在在共產主義統治下的華沙!這是當時統治者蘇聯贈送給波蘭朋友的禮物,和當時史達林時代莫斯科的另外七棟摩天大樓如出一轍,混合了哥德式、巴洛克式城堡尖塔以及美國摩天大樓。如同 Wrocław 留下了德國人建的 Centennial Hall,華沙也留下了蘇聯人建造的文化科學宮,侵略者的血淚歷史已經過去,侵略者留下的遺產今天已成為華沙市民的遺產,更是華沙首屈一指的新地標。
三、重生的華沙
我們這趟華沙之旅,住了在歐洲這兩年住過最豪華的旅館,在華沙這個物價低廉的地方,連鎖商務旅館 Mercure 的豪華雙人房只要 70 歐元一晚!
波蘭現在經濟起飛了,生活品質也在逐漸提昇中,但是物價水平仍然很親切,吃飽飽一頓波蘭當地特色料理只要5歐元左右,整整三日的交通pass只要2歐元,買了一大盒好幾種蛋糕回家總共只要 3 歐元… 華沙有在推觀光,可是沒有推得太用力,基本上華沙仍然是個商務城市而非觀光城市,這點和南邊的捷克與布拉格就完全不同了。
價格低廉代表的不是品質差,譬如我們逛到的新百貨公司「金色陽台」Złote Tarasy,內容時尚前衛建築設計大膽創新且精緻,結合了台北京華城與法蘭克福 MyZeil 的壯觀設計巧思,但動線與店面布局更加靈活。
在華沙的一個小週末,我們只花了一天去逛歷史觀光景點,卻也花了一整天好好體驗華沙的假日生活,坐電車,看著路人川流不息,逛街找特色餐廳找商品;如同Wroclaw,華沙也充滿了俊男美女、優雅的老先生老太太與可愛又有禮貌的小朋友。
如同華沙起義時人們臉上帶著充滿信心的笑容,現在的波蘭人每日也充滿希望地向前打拼;也許在德法這些西歐大國和北歐,生活都已經到了一個高水準圓滿的狀態了,但我更珍惜的是企盼通往這個圓滿狀態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人們努力的掙扎,但充滿理想與希望。
想起蕭邦的琴聲,充滿遙想與激情但並不帶憤怒,而在有起有落之後又源遠流長地走了下去;又想起波蘭斯基的電影戰地琴人,鋼琴師男主角沒有什麼憤怒與激動,他只是努力韜光養晦、心平氣和地抱著希望看待一切荒謬,有耐心地等到雨過天晴時,把他遲遲未能彈完的一首曲子安心地彈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