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從盧森堡省跨境到盧森堡國,這兩塊過去曾經屬於同一國的地形地貌沒有什麼不同,但已經可以看得出來將近兩百年來分屬兩國的人治痕跡。比利時盧森堡省,像比利時法語區瓦隆尼亞一樣,過往重工業時代努力發展礦業,重工業時代過了改發展農業,舉目所及都是整齊有邊界的農田與防風林,是自然綠意,但已經是人工管制痕跡明顯的自然;盧森堡國,儘管人口密度比比利時盧森堡省還高,卻較少大規模以農業劃分土地的痕跡,也不會每一塊土地都有農場與房舍,而較多仍然看似荒野的森林,偶爾見到一次聚落則是住宅群集。也許這是因為兩國發展的重點產業型態不同?也許這是因為兩國的土地管制型態不同?比利時荷語區最出名的就是 huizen huizen huizen 省道住宅一路蔓延到天邊,盧森堡省儘管已經是比利時最荒野最自然的一省,在盧森堡國面前卻仍然顯得人工了些。
2.1. Clervaux,谷底的白色城堡
盧森堡國景點景點眾多,而且都很小,巴士與火車可及性沒那麼便利… 這些條件加起來真是最適合開車了。第一天,既然從北方南下,就先來玩北方城堡小鎮 Clervaux,造訪白色城堡 Château de Clervaux。開車進入 Clervaux 的過程非常宜人,穿越一片片森林,繞過一圈圈山路,頗有一點在台灣開車上山的感覺,在倒數第二個彎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谷下的白色小鎮 Clervaux 就在樹葉縫隙間隱隱約約映入眼簾。我一般認知的城堡都蓋在制高點上,這個 Château de Clervaux 居然另闢蹊徑地蓋在谷地底端小鎮中央?
Château de Clervaux 的確充滿許多令我感到衝突矛盾的印象,位在小鎮中央被高山環繞,這樣防禦力會大打折扣,那麼我猜它應該不是個以防禦戰略為主的城堡 Castle,而應該是個讓谷地小鎮貴族領主居住統治的領主宮殿?的確,城堡展示的簡單歷史是指出這邊八百多年來陸續住了好幾個來自不同封地的貴族,也陸續加蓋了一大堆不同時代的建築側翼,把今天這個 Château de Clervaux 蓋得很像個小朋友東拼西湊捏出來的陶土城堡,不過這畢竟是貴族城堡耶,外表看起來有點粗糙拼湊,室內也只是一片白色粉刷的地方政府辦公室,任何一點「貴族」的金碧輝煌想像都沒有… 當然啦,有時候「貴族」也說不定是窮哈哈的貴族。
無論戰略地勢如何,擁有厚牆小窗的城堡總是有基本的防禦作用。Château de Clervaux 從中世紀開始幾百年來都沒什麼城堡貴族的攻防戰績,卻有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人戰績!我們果然還沒離開亞爾丁高地,不久前在盧森堡省 Bastogne & Houffalize 看到的「突出部戰役」紀念地景,其實還要往前從 Clervaux 算起。雖然 Clervaux 在二戰軍武迷心目中名氣比 Bastogne 小很多,也沒在推二戰觀光,但這裡正是「突出部戰役」第一夜突襲,打響德軍一連串強勢反擊的第一砲。Château de Clervaux 這種地勢真的不太好守城,尤其大群德軍面對少少美軍,Clervaux 很快就淪陷開始打巷戰,極少數美軍鎮守的最後陣地就是 Château de Clervaux,還以寡擊眾硬撐了兩天才投降,因此還有「盧森堡的阿拉莫戰役」之美名。
Clervaux 據說一百多年前也有火車站,但並沒有因此帶動什麼經濟起色,幾百年來除了皮革手工業什麼都沒有,人口也一直維持在千人出頭,到這全球旅遊年代才終於竄起了點低成本的觀光與美食經濟,Clervaux 就像它的市徽一樣,三隻小鴨悠哉悠哉地慢慢走。兩個人開車,唯一的麻煩就是只能一個人啤酒,從比利時進入盧森堡,當然要來拋下比利時包袱來嚐嚐盧森堡的啤酒,就先從最流行的國營啤酒廠兩大品牌開始,下午茶時間,你先來喝獅牌 Bofferding,晚餐再論到我品嚐國王牌 Battin。
2.2. Vianden,山巔的石頭城堡
花了便宜的 €60 住到小客棧 Auberge Aal Veinen Beim Hunn Sàrl,一個會法語一個會德語的我們,在盧森堡總是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連個客棧名字都可以模稜兩可地混合德法文特色,甚至小鎮的市政廳還有個很奇怪的名稱 Stadhous,前半有點像荷蘭文的 Stadhuis 後半又較像德文 Rathaus 的發音。
無論如何,住小客棧總是很舒服的經驗,老房子比旅館古色古香又可愛許多,服務接待比起旅館親切隨和,卻又沒有像住民宿般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拘束與磨合問題,更棒的是:晚上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嗎?當然就直接下樓吃燭光晚餐啦!
Vianden 和 Clervaux 有許許多多地方都好像,兩個都是河谷地,而且流經的還是同一條河流;兩個城市人口都在一千多將近兩千人,兩個城市以前都以皮革手工業出名,今日也都以觀光餐旅為主要經濟,兩者的觀光重點都是它們的城堡。所不同的,是 Clervaux 城堡在谷底,Vianden 城堡則高踞山顛制高點,這才是戰略城堡應有的地形格局呀!Vianden 才比較像一個典型的中世紀小山城,河流兩旁有生活與生產的低地聚落,一條城牆與水門保衛居民安居樂業,而延著城牆爬坡上去,守城的最後關卡就是制高點上的防禦城堡。在整個 Vianden 小鎮,幾乎任何地方的城市風景,通通都是眾星拱月,環環街道與民居,一起拱向尊貴的天上城堡。
Château de Vianden 一樣是個伯爵家族的貴族城堡,但這地理位置過去可是羅馬時代的碉堡遺跡,比起 Clervaux 那棟更易守難攻、固若金湯,更是萊茵河流域以西最大的戰略碉堡之一(至於要跟萊茵河畔古堡們比嘛… 那可能還互有高下)。早上起床吃完早餐,從客棧慢慢爬上山巔城堡,雖然不是段很輕鬆的路途,也可以當做迎接朝氣一天的健行活動。Vianden 城堡不但有優良的防禦地勢、有完整的碉堡格局,就且以一個貴族宮殿來說,它的建築外觀形式完整,有清楚可以辨認的風格如仿羅馬窗、法式古堡圓塔尖頂、法蘭德斯階梯山牆,室內各種房間更是保存完整,充分滿足我們看「貴族」宮殿所抱持的華麗期待。
除了一般城堡的起居、會議、接待、宴會、儀典、後勤工作與軍武室等空間外,還有一個主題展覽有特別吸引到我:有關於 Château de Vianden 的修復歷史,並以重建的模型和 3D 示意圖解說。原來,盧森堡國內幾乎所有的城堡在 19 世紀都遭遇過大危機,在這個時代 ancient regime 已經結束,本來周邊軍事政治的版圖已變,本來盧森堡這身居眾多大國市立中間的緩衝小國諸侯們,雄據一方城堡就有本錢與大國王宮貴族們打好關係,禮尚往來,接受人家資助也投桃報李配合人家的軍事行動或過路安全。然而,19 世紀這個從法國開始人民抬頭、共和流行、工業發展、老貴族紛紛隕落的年代,盧森堡古堡小諸侯的優勢已失,無法再用過去的老方法支撐昂貴的城堡開銷,只好紛紛變賣。這是 19 世紀初的盧森堡貴族末日,看起來,還真有一點點像《唐頓莊園》的 20 世紀初英國貴族末日呀。
Château de Vianden,就這樣變賣給一位富商,富商經營不好也荒廢傾頹了一百多年,直到三十年前左右才又被盧森堡皇室買回,經過大規模修復成為今日的古堡模樣。說「修復」,事實上和老照片和老風景圖裡絕大多數階段的樣貌都不一樣,甚至今日這個樣貌也是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混血產品。
不過不論如何,它終究「完整」了,不只從鎮上可以看到完整古堡,我們還赫然發現可以搭纜車從空中俯瞰,而且纜車可以到的地方比城堡還高!不過搭這纜車有點弔詭:我們是從半山腰小客棧一步一腳印爬上山頂,現在要從山頂坐纜車降到谷底,然後再一步步向上走回客棧?這有點蠢,搭這纜車一點都沒省到力反而更費力… 不過搭纜車本來也不見得是為了輕鬆,也可以純為看風景。
河谷的 Vianden,是個熱鬧的度假小鎮,正逢週末到處是歐洲有錢大爺帶著辣妹開古董車出來兜風。鎮上真的處處都可以看到城堡,不論是從鎮上、再橋上、從河邊看,城堡都如此安穩地坐鎮在天際,庇佑市民也吸引我們遊客的無限浪漫想像。Vianden 和 Clervaux 兩個很類似的觀光小鎮,兩個城堡一個在天上一個在谷底,我是覺得都很漂亮很浪漫,不過似乎 Vianden 的觀光就硬是比 Clervaux 熱鬧很多?有一說認為這是雨果的貢獻。著有《悲慘世界》的法國文豪雨果 Victor Hugo,曾經在得罪巴黎當局流放國外時,好好壯遊了一下歐洲各處,也不吝惜發揮自己的名望大力推薦他喜愛的外國景點,當起 19 世紀的「名人旅遊部落客」 XD 被雨果點石成金的最經典案例就是我家隔壁的布魯塞爾大廣場(詳見拙文《布魯塞爾大廣場》),雨果稱讚她一句「世界最美的廣場」就被比利時旅遊當局一路引用到今天。
雨果對 Vianden 的支持就更具體也更高調了,雖然沒像誇獎布魯塞爾大廣場一樣說出「Vianden 是世界最美的小鎮」這種話,但他為 Vianden 的美景與生活書寫了很多也素描了很多,今日都變成 Musée Littéraire 'Victor Hugo' 雨果文學博物館的館藏了。雨果還真有趣,他的所謂「流亡」也不過就是流亡到鄰國比利時、盧森堡、英倫海峽群島等地方而已,看起來對巴黎恐怕還是念念不忘,而他所感性讚譽的美景如布魯塞爾大廣場和盧森堡 Vianden,似乎也多少呼應了他同情自立小國、支持中立與和平、並心懷「歐羅巴合眾國」的理想?他住過的比利時和盧森堡真的也成為今日歐盟三大總部中的兩個,如果雨果地下有知,說不定還很願意再回來旅遊一次?
- May 30 Sat 2009 22:05
盧森堡國-天上地下都是城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