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一年裡,我們去過覺得最漂亮的城市就是 Leeds 里茲,它有六條拱廊街和一整個 Victoria Quarter 商業區,讓里茲從 19 世紀末起就是「北英格蘭血拼之都」。儘管有這麼多漂亮拱廊街,里茲卻也還沒有自稱「拱廊街之城」呢,只是我自己這樣稱呼它而已;而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也擁有六條古雅的歷史拱廊街,市中心的拱廊街密度號稱英國之冠(不知道里茲對這點有沒有意見?),因此卡爾地夫非常自信地明文喊出口號:"City of Cardiff, City of Arcades!"
英國的悠閒夏日,來到卡爾地夫,應該要去港邊散步吃冰淇淋呀!或是應該去威爾斯小鎮海灘吹風踏浪呀!不過很可惜,儘管夏日仍然悠閒,但金色陽光夏日在 Exeter & Sidmouth 就結束了,來到卡爾地夫居然遇上一整天下雨... 沒有關係,拱廊街就是下雨天的最好去處,我們的卡爾地夫古城之旅,就來個百分之百的「拱廊街之旅」吧!
於 1858 年落成開幕的 Royal Arcade 皇家拱廊,位在鄰近卡爾地夫城堡的 Castle Quarter,是卡爾地夫最老拱廊街,有點點雜亂,天窗與狹長格局類似巴黎,很多獨立小店,賣手工藝品、服飾配件、家飾用品還有食品,包括有名的零食甜品店 Wally's Delicatessen,算是基本生活五應俱全的的「生活拱廊街」。在 Royal Arcade 開幕前,這個威爾斯首府還只是個沒有什麼零售業的小地方,人們只有上市場趕市集,而幾乎沒有「逛街購物」的消費行為;第一間拱廊街開幕後,很快地改變了卡爾地夫的消費型態,零售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急速成長。 Royal Arcade (1858), Cardiff於 1886 年落成開幕的 High Street Arcade 商業大街拱廊,充滿獨立的另類服飾與時尚商品店,還有全市最集中的古董古玩店,也許可以算是一條「Vintage 拱廊街」吧?它負責連通卡爾地夫城堡、商業大街 High Street、卡爾地夫中央市場... 整個 Castle Quarter 都以這個 High Street Arcade 為中心展開,四通八達。 High Street Arcade (1886), Cardiff於 1887 年落成開幕的 Castle Arcade 城堡拱廊,最多彩、進深最長、最曲折幽深、空間層次變化最多。狹長如天井的拱廊上層,許多走廊與樓梯步道交錯,所有木構件細部都被塗上多種彩色,這是維多利亞時代建築中我最喜歡的輕構造與裝飾手法,雖然以建築來說這一點都不雄偉、甚至有點臨時而廉價,但它看起來多舒服多歡樂呀?我就把這條就叫作「彩色拱廊街」吧! Castle Arcade (1887), Cardiff同樣在 1887 年落成開幕的 Wyndham Arcade 溫丹拱廊,位在市中心商業區外圍,距離火車站反而還比較近,不過這邊同時是晚間吃飯的熱門餐廳區,因此 Wyndham Arcade 也一樣是擁有多種餐廳、咖啡館、酒吧的「美食拱廊街」,晚上當然是比白天熱鬧的,早上去甚至會覺得有點冷清。 Wyndham Arcade (1887), Cardiff1896 年落成開幕的 Morgan Arcade 摩根拱廊也位在 Castle Quarter,平行於 Royal Arcade,是卡爾地夫保存最好的一條拱廊街,色彩搭配較簡單、立面設計較低調,不過令人驚艷的特色是:它有可以彎曲的蛇形拱廊設計,地面層商家也擁有非常大的玻璃窗店面與「威尼斯式」立面窗戶。Morgan Arcade 的商家特色是有各種獨立小咖啡廳與輕食店,還有公平貿易與有機食品店,以及賣健康保養品的獨立商店與連鎖店如 Neal's Yards Remedies... 綜合這些,我就算它是條「健康拱廊街」。另外它還有號稱「全世界最老唱片行」的 Spillers Records。 Morgan Arcade (1896), Cardiff美好年代裡,卡爾地夫的六條維多利亞與愛德華式樣拱廊街,最後一條就是 1902 落成開幕的 Duke Street Arcade 公爵街拱廊,算是 High Street Arcade 的延伸,讓 Castle Quarter 的街廓內商業空間更高度利用、也讓街廓內的動線更加四通八達。與 High Street Arcade 同氣連枝,Duke Street Arcade 也一樣是以古董古玩和另類服飾店為主的「Vintage 拱廊街」。 Duke Street Arcade (1902), Cardiff除了六條拱廊街之外,來卡爾地夫也不能錯過拱廊街的表兄弟:Cardiff Central Market 卡爾地夫中央市場。以建築類型來說,這種頂蓋市場 (covered market) 與拱廊街 (arcade) 截然不同,它不是零售業林立的、給人逛街選購工業產品與時尚商品的大道,而是給各類城市基本生活所需如柴米油鹽等物資的交易場所;不過以建築型態來說,卡爾地夫這個頂蓋市場 Central Market 和拱廊街就是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同樣位於街廓中心、同樣有多入口讓人四通八達穿越街廓、同樣有一條條狹長廊道兩旁有店鋪、同樣可以爬樓梯逛二樓店面、而且同樣用維多利亞式樣多彩精緻的木造工法設計而成,和卡爾地夫的拱廊街們一樣精采! Central Market (1891), Cardiff關於卡爾地夫這個威爾斯首府、英國第十大城,有一個數據相當嚇人:卡爾地夫在 1800 年人口只有 1,900 人左右,到 1900 年已經超過 160,000 人!19 世紀這個工業快速發展的年代,對南威爾斯包括卡爾地夫來說是歷史賜與的良機,靠豐富的鐵礦礦藏與新興鋼鐵工業,讓威爾斯從沒沒無聞小地方快速成為重工業區;經濟快速發展,也讓卡爾地夫在經濟成長下由兩千人小鎮變成十幾萬人的大城。拱廊街對巴黎、倫敦、布魯塞爾、米蘭這些歷史大都會來說只是城市消費生活的一個新型態而已;而對卡爾地夫來說,拱廊街從無到有的開發,幾乎就是威爾斯首府從無到有的城市中產階級文化發展。 Dewi Sant (1981), Cardiff難怪,飲水思源,卡爾地夫的確值得自稱一聲「拱廊街之城」,因為這個城市第一次有中產階級、第一次有市集以外的聚集商業活動,就是拱廊街;一開始是卡爾地夫建造了幾條拱廊街的建築,到後來更是由這些拱廊街吸引了商業行為塑造了城市文化,誇張一點地說反而更像是「拱廊街建造了卡爾地夫」。的確,除了這六條拱廊街,卡爾地夫在 20-21 世紀這一百多年間仍然繼續在發展新的拱廊街,譬如 1921 年的新拱廊街 Dominions Arcade 領地拱廊、譬如 1994 年的 Queen's Arcade 皇后拱廊;另外當英國城市都在開發市中心購物區時,卡爾地夫的新購物區開發仍然堅守拱廊街格局,開發了 1981 的 Dewi Sant 聖大衛購物中心與 1990 的 Capitol Centre 國會購物中心,全部都以拱廊街的格局組織商業空間動線,而從不走 19 世紀巴黎或 20 世紀流行全球各大都會的「百貨公司」路線。 Queen's Arcade (1994), Cardiff這串文章寫到這裡,已經看過了巴黎、倫敦、布魯塞爾、米蘭與義大利、還有北英格蘭里茲的拱廊街,真要看豪華氣派的華麗拱廊街,這些大都會到處都是,無論如何是輪不到卡爾地夫這個小地方的... 在世界拱廊街的地理景觀裡,卡爾地夫也許不怎麼重要,但在卡爾地夫的歷史景觀裡,拱廊街像是城市命脈一般地不可或缺;19 世紀拱廊街,在今日歐洲各大城市幾乎都是當作重要文化遺產與觀光資源,但在卡爾地夫仍有許許多多大小計畫,要利用不論新或舊的拱廊街群來提振經濟、獎勵創業、改善生活、豐富日常的城市文化。城市與拱廊街一起成長一起繁榮的卡爾地夫,就是獨一無二、名符其實的「拱廊街之城」。 Dewi Sant (1981), Cardiff
留言列表